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农业大省山东的“科技经”
2015年12月08日 20:43 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12月7日电2015年中国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三连增,近年来,农业大省山东围绕如何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怎样才能吃得更加安全等问题,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家住山东济南市北部济阳县农村的农民姜庆国家的几亩地都种植了济麦22。在他眼中,这个品种成为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干热风的代名词。

  这个品种真不孬,亩产起码上1200斤。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周林说,济麦22创造了单产*高、年推广面积*大、适应范围*广三项全国之*,已经连续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大的小麦品种。截至2015年夏收已累计推广超过2亿亩,增产粮食100多亿公斤。

  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短缺,长期困扰中国粮食生产。这个背景下,释放土地增产潜力,变盐碱地、中低产田、海洋资源为新粮仓,一直是农业、科技等部门研究的课题。

  在夏天时,如果登上山东北部无棣县渤海粮仓实验区的观景台,视野内沉甸甸的麦穗丰韵结实。当地农民张汝和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古五谷不生的盐碱地,竟能生出亩产六七百斤的小麦。

  这片碱洼地播种了科技工作者研发的小偃81等小麦品种,并配套使用了ETS生物微肥改良盐碱地技术后,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实验区一家公司负责人说。

  山东省农科院生物专家郑礼的团队研究的以虫治虫代表着绿色农业的新趋势。以往要打三次药消灭害虫,如今在玉米生长时挂个带有赤眼蜂的小纸片就能防虫,效果好又增产。

  今年,玉米防虫这项新技术,让武城县农民李庆双轻松多了。

  只要能灭虫,成本合适,俺也不愿打药。药再少,也不如不打吃得安心。李庆双说。

  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上,山东早已走在了中国前面,而科技在其中功不可没。该省从去年就开始推行耕地质量提升试点,实施土壤改良修复、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山东的广大农村地区是农技推广体系的薄弱点和关键点。政府*近也制定措施,将实施万名科技人员下乡、家庭农场科技联盟、创新团队建设、博士科研工作站等探索,逐步让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