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原标题:高库存、高成本、农业短板三大问题成因为何?
农业领域也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召开,在新华社报道中,一共五次提及这一字眼。作为我国*高级别的三农会议,如此高频次的提出这一改革尚属首次,足见中央对此的高度重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农业现代化
会议中五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次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加强,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二次是提出改革底线,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第三次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第四次是提出改革的动力,即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第五次是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紧密相连的是中国对现代农业的追求。
在新一届政府履新后,从2013年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聚焦于农业现代化,文件均呈现加快字眼,如2013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014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非常明确的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在中央农村会议召开前夕,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涉及到农业方面,也出现三处现代化的字眼,如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在此之前,11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发展新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11月25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2月1日,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王钰鑫博士对《**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不仅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还包括组织管理、市场经营、社会服务和国际竞争的现代化。从中外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目前,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是进口量、库存量齐增,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凸显;在农业稳定发展背后,是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趋紧;在农民持续增收背后,是外出就业压力增大,务工收入增长放缓等挑战。王钰鑫表示,必须更新观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难题、激发农业内在活力,引领农业现代化。
高库存、高成本、农业短板的形成原因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明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农业领域也面临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
对这三项任务,会议的基调是要高度重视,并分别给出对策。如去库存,要求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降成本,要求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补短板,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王钰鑫分析称,中央高度重视的这三大问题,对症施策言简意赅,既说明早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又说明在目前历史时期的机遇下,以及时间窗口的倒逼下不得不正视日益严重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那么问题来了,高库存、高成本、农业短板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正如***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的,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自古至今,从中到西,历来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政府不重视农业。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更是如此。得益于中央政策,在新千年,连续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对农业给予大力支持。到今年,中国取得了与中央一号文件下发频次相当的粮食总产量十二连增,横跨三个五年计划。
高库存的背后是中国面临的两个前所未有和三量齐增。
具体来说,两个前所未有指,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国内尤为关注的三量齐增指,粮食总产量十二连增、进口粮食不断增加和社会粮食库存总量不断增加。
库存的大量增加在于多年来执行托市收购和临时储备政策。
值得与关注的是作为三大主粮作物之一的玉米。在临储政策的推动下,玉米的比较效益明显,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2012年,在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9连增的时候,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成为我国**大粮食作物品种。
据统计,2012~2014年,连续3年启动的临储玉米收购累计收购量超过1.8亿吨,同期竞价销售成交量仅为3000多万吨,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加剧。
除了政策扭曲这一根本原因外,高库存的形成的原因还有深加工下游需求持续疲弱,玉米工业消费增长乏力;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严重,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下游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进口玉米替代品,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程度。
高成本也与托市收购和临时储备政策有莫大关系。
仍以玉米为例,玉米于2008年首次启动临储,价格为0.75元/斤,随后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提价,2014年跟2013年价格保持不变,处于临储价格*高位为1.12元/斤,至此累计提价49.3%。2015年,玉米临储政策进行调整,虽然仍然执行该政策但是临储价已经下调至1元/斤,即便如此也比启动政策之初提价33.3%。
不过,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农产品成本高,出现国内外价格倒挂原因复杂,不能简单的说是中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价格上涨,其中有很多因素都值得进一步去分析。
陈锡文认为,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除了国内执行临储政策,提价速度明显高于国际市场的幅度,助推了国内外价格倒挂以外,还包括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的幅度超过了国内同期粮食价格提升的幅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上升、*近两三年的全球能源价格的暴跌导致货物海运价格的明显暴跌等。
至于农业短板,王钰鑫认为,主要是与农业自身的特点相关。
通常来说,农业是弱质性产业,且呈现比较效益日益下降的趋势。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更倾向于发展其他产业来获得丰厚收益。种种效应叠加累积,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得不补齐的短板。因此应坚持问题意识,以协调发展理念补齐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板和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项任务所对应的农业问题,也正是***总书记在指示中提到的难题和挑战,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成为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