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展会资讯
浙江农业求解供给方程式
2016年01月21日 17:53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本报杭州1月20日讯

  浙江是资源小省、人口大省,保证供给、创新供给是浙江农业永恒的课题。多年来,浙江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十三五期间,浙江将持续农业供给创新,大力气强能力、降成本、补短板,努力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农业强省,促进农产品从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转化。

  现代农业去哪儿

  在十三五期间,浙江将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推进30个左右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0个左右的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建设

  寒潮将至,在嘉兴秀洲,果农林海忙着在王店镇和新塍镇两地之间来回奔波。因瞄准高端消费,这个85后小伙这几年种植高端水果大获成功,如今已是两个果园的负责人。他说,等寒潮过去了,还要好好谋划新年果园发展的规划,得跟上步子。

  林海口中的跟上步子,是当地农业部门正在规划的农业三区两镇建设。秀洲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正着手发展南部高效设施农业产业集聚区、中部精致农业产业集聚区、北部湿地农业产业集聚区,以及湿地农旅、荷兰花卉两大强镇。

  林海在三区两镇的规划中找到了与自己果园发展相关的要素精致农业产业集聚区。这正是我所想的。林海说,精致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蓝海。这些年,林海从海外引进果树品种,先后投入250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农技专家指导生产,正是冲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三区两镇也让秀洲区农业局水产养殖站负责人找到了现代农业去哪儿搞这个问题的答案。秀洲北部地势较低,河荡的面积也较大,是发展湿地农业的天然场所。这些年,青鱼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已达到年产量8000吨。通过湿地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秀洲将形成超过亿元的青鱼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该负责人说。

  谋求农业发展,又何止秀洲一地。省农业部门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浙江将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推进30个左右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0个左右的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建设。

  农产品如何更安全

  浙江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有1.9万多家规模主体纳入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管理

  一月中旬,浙江各地的葡萄早已采摘结束。然而,在宁波慈溪的慈香双季葡萄种植基地里,红芭拉蒂葡萄仍高高挂在枝头,成为一道难得的景色。

  现在做农业,和以前不一样,得有不一样的玩法。别看慈香的负责人赵聪才已经50来岁,却是个思想前卫的现代农民。他说:现在的人对农产品的要求,花头可多着呢,不创新不行!

  和老赵有着一样心思的浙江农民不在少数。省农业厅有关专家柏德文说,浙江多年来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不断创新农产品供给,一边引进大量新品种,一边又对当地产品进行各种改良、选育。

  不说别的,单单葡萄,在浙江就能吃出百种滋味。他举例说,有奶油味的红富士葡萄、玫瑰香味的玫瑰香

  产出多样还不够,浙江农产品如今追逐着更高的方向绿色安全。在衢州衢江区的高老庄家庭农场里,一盒盒蔬菜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勾勒出浙江现代农业的另一个侧面。这些二维码就像身份证一样,实现了从餐桌到田头的追溯。像这样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的农业主体,在浙江如今已有4700多家。

  绿色安全是管出来的。2015年9月,浙江成为农业部首次批复的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以此为契机,浙江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有1.9万多家规模主体纳入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管理;扩大监测覆盖面,组织开展绿剑执法、百日严打等行动。十三五期间,浙江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将愈发严格:将继续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三品一标等。

  谁来当新农民

  在众多新农民中,80后、90后的新面孔正越来越多。他们有的出身工商业,有的原本就是农二代,还有的是趁着创业热潮投身农业

  农田没人种,农业没人搞?一直以来,不少人对农业的未来有着这样的忧虑。如今在浙江,大量工商业主看好农业,工商资本蜂拥而至。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发布的*新数据显示,近3年来,每年有超过170亿元以上工商资本投资农业。

  在海盐沈荡镇,商人出身的陈小东如今经营着300多亩土地。他先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出资改造后再以每亩4500元的价格租给农户,供其发展稻鳅共养。他说,公司+农户的模式在确保有机大米和泥鳅品质的同时,更能树立品牌、打开市场,产生更大的效益。陈小东算了算账:按照这个模式生产的放心大米市场价可达每公斤22元,泥鳅每公斤35元,合计每亩纯利润能达到2万元,企业与农户各得1万元。

  在众多新农民中,80后、90后的新面孔正越来越多。他们有的出身工商业,有的原本就是农二代,还有的是趁着创业热潮投身农业,他们为浙江农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起家于工商业的80后农创客孙灵娟在过去一年大手笔不断,流转土地2600亩,投入超过1000万元。这还只是刚起步,我计划投5000万元来搞农业。她说。孙灵娟把经营工商业的理念带到了农业。她与20多名年轻农创客洽谈合作。如今,她已决定与丽水姑娘吕晓芳一同开发藏红花深加工项目,同时又与其他年轻农创客合作建设蓝莓、白芨种植基地。

  工商资本热捧的背后,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浙江农民正加速转型。放眼全省,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万个家庭农场、7600个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他们发展订单农业生产,抱团闯市场、打品牌,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

  作者:翁杰 高晓晓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