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2015年,新余市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依靠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探索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力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这一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自2004年始的十二连丰;
这一年,特色农业遍地开花,内涵式发展催生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这一年,生态循环农业发力,罗坊沼气站集中供气规模再扩大;
这一年,农业示范园区完善,逐渐突破农业产业发展天花板;
这一年,农业改革步伐加快,土地确权、土地流转、产权制度、产品触网
目前,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指标均走在全省前列。
粮食生产:产量增、成本降
农业发展以粮食稳定为出发点。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49.3万亩,总产60.3万吨,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从2004年至今,全市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粮食产量的喜人成绩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以及种粮大户等组成的综合要素的发力。
近年来,新余市先后投入8.2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近10万亩。农业部门推广一整套高产节本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使农民系列掌握粮食生产的栽培新技术。
受农业发展政策红利驱动,全市100亩以上粮食种植大户与日俱增。2015年,种粮大户增加至168户,承包耕地增加至5.8万亩,成为新良种应用、新技术示范、机械化生产的带头人,在促进耕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中发挥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同时,新余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节方法,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优质稻生产规模已上升至65万亩,基本实现区域化布局和适度规模化生产,粮食价格逐步提升,种粮效益逐年提高,形成粮食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生产成本相对下降的良好局面。
农业改革:步伐稳、发展快
新余市率先在全省掀起改革之风,农业改革争当先锋。2014年率先在全省建立首个设区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随后在一县三区和32个涉农乡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工作。2015年全市新增农地流转面积3.4万亩,达到31万亩,流转率为38.2%,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相应的新型经营主体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效应凸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
2015年,全市新增农村合作社183家,达到1808家;新增家庭农场126家,达到707家,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据统计,目前全市5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8.6亿元,出口创汇8000余万美元;新增1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和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全面推进,2015年底,共颁发证书15万户,完成率为82.2%;登记簿建立户数16.5万户,完成率为90.5%;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确定高新区光明管理处、分宜镇大台村、城南办东风管理处共3个试点村。开设全市首期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争取资金0.6亿元,推进垦区危旧房改造,改造已达3632户,已竣工1917户,竣工率52%。
这些改革措施为农业向着高效、深度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直接或间接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和信息化。
农业发展:样式多、效益好
特色农业产业、生态循环农业以及针对农业产业配套而来的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在其发展过程起着中流砥柱作用,农业发展空间则在其发展过程向横纵拉伸,呈现样式多样,效益优良的喜人景象,大大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2015年,虽然新余蜜桔丰产不丰收,但政府群策群力,外有市政府主要领导远赴东南亚当新余蜜桔推销员,内有全城爱心涌动帮桔农买桔,实现别有另一番意义的蜜桔丰收局面。此外,老牌特色产业、特色果业、中药材、麒麟西瓜、特种养殖都有较大增长,葡萄实现产销两旺,成为农业增收新亮点。借力特色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初具规模,规模以上企业达23家。
2015年,罗坊沼气站利用循环农业模式,一期工程实现集中供气,二期工程已启动,扩建5000立方米沼气、3000户集中供气和万吨有机肥厂。该项目还建立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和保险理赔机制,加强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工作。依托此龙头项目,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我市将建设生态循环园区,力争成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区。
按照农业园区产业定位,规划一县一园区、一园一特色,农业示范园区还有仙女湖的农业科技园、高新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园、渝水区袁河工业平台以农机制造与展销为主的农机产业园、分宜县以休闲旅游、生态种养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将有力促进招商引资和农业产值增加,实现农业现代化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