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海南省推进热带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江华安
2013年4月,***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强调:要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海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把农业打造成为富足农民、服务全国的王牌产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海南打造王牌产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四重压力交织叠加的局面:一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日益加大。耕地平均复种指数高达200%,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地力呈下降趋势,农业污染呈逐年加重。二是农业效益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挤压的压力日益加大。三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日益加大。东南亚和台湾农产品对过去一直强调的热带特色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北方大棚和两广蔬菜挤压冬季瓜菜市场空间。四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压力日益加大。打响海南农产品绿色、生态、高端的品牌,在消费结构升级中占据先机,将是一个严峻考验,也是重大机遇。
化解以上四重压力,必须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思想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区试验,四化并进,力争十三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到2020年达到11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到2020年达到1.5万元,力争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一条主线:调结构、转方式、创品牌、促增收
调结构。要针对海南省低效产业比例较高、特色产业竞争力趋弱的问题,通过结构调整,把生产结构同更高的消费需求对接起来。围绕热带特色、生态安全两大优势,抓住去产能、去低效两大任务,高水平建设冬季瓜菜、南繁育制种等五基地一区,增强高端、生态、安全热带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对天然橡胶等价格低迷的长期作物,去其产能、减少亏损、休养生息,向中西部等非台风区转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综合效益。二是去甘蔗、普通水稻等低效产业的规模,改种其他高效作物或推广香米、富硒米等高端品种。三是通过品种、技术和产销模式创新,进一步增强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转方式。要推动海南农业从资源、环境消耗向生态循环转变,从产品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在转方式上始终突出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以规模化基地和主导产业为载体,整合科研院所、农垦系统和农业企业等资源,对科技成果实行集成配套推广,针对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施科技专项行动,加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创品牌。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以生态为根本,落实好每年1亿元的品牌农业发展资金,打造全程标准化的产销体系,创新性地办好冬交会、农博会等品牌农业会展,培育一批驰名全国的区域公共和地理标识品牌,切实提高海南农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促增收。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打响农民增收攻坚战,综合施策力促农业提质增效,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拉长工资性收入这条短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释放财产性收入的红利;落实好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比重。
抓住两个重点: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循环农业
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当前海南农业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今年将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给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吃上定心丸,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鼓励多种形式的集约土地要素,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培育资产超百亿的农业企业10家、超50亿的20家、超10亿的30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建一批社会化的服务组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生态可以提升农产品价值,循环能够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两者叠加将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海南将以减施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增加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种养结合、水肥结合、病虫害防治与土壤改良结合为重点,实施无疫区建设、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沼气、肥水一体化、化肥农药减施、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有机肥转化等十大工程,创建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并努力创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今年将完成200家规模化养殖场环保改造,建成4-5家有机肥生产骨干企业,新增产能35万吨,实现农药使用量下降5%、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2个百分点,打下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开局。
深化三区试验: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
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农业园区,对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将重点建设三类园区,一是创建100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去年已经挂牌了14家,目前正在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在百家基地中培育出百强农业企业和百强合作社。二是建设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目前已经在5个万亩田洋建立了统一机耕、统一测土配方施有机肥、统一标准、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统一回收田间废弃物的试验区,下一步将逐步扩大试验范围。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重点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模式,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创新强农金融和惠农金融制度。
推动四化并进:园区化、资本化、信息化、国际化
园区化。要突出园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十三五重点抓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6年要集中力量建设海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确保年内开园。
资本化。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支持农业。目前农业在资金方面存在两个不足的问题,一是财政直接补贴较多,对社会和金融资本的撬动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农业金融中,小额贴息贷款等惠农金融做得比较好,而支持产业发展的强农金融相对不足。海南将创新农业投融资模式,降低财政直补比例,加大贴息贷款、股权投资、以奖代补等模式,同时成立海南热带农业发展基金、海南现代农业担保基金,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组建海南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实施重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成立国际农业合作基金,促进农业对外交流。
信息化。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营销、服务的全过程,加速农业现代化。海南将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培育100家智能农业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育1万家以上农业电商,打造自主电商平台,完善产销、包装和物流体系,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加快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打造海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和互联网村,力争到2020年创建20个功能完善、良好运转的互联网农业小镇、100个农业互联网村。
国际化。海南作为连接中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他国家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热带农业对外合作的优势,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建立海南农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将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等建成农业对外合作重要平台,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动政、研、企协同配合、抱团出海,支持企业到海外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