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据新华社长春5月4日电谷雨种大田。眼下,松嫩平原已是春意盎然,一幅春耕画卷徐徐展开。吉林,这个粮食总产全国第四、单产全国**、从未间断调出商品粮的农业大省,从春计议,以完善生产、产业、经营三个体系为统领,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向农业强省挺进。
从航化作业到膜下滴灌
农业生产跃台阶
大型农机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一字排开,吉林省农安县众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春耕整地场景蔚为壮观。合作社负责人文业胜经营着近500公顷耕地,单说喷药作业,人工2个小时喷洒1公顷,高架车1天喷20公顷,飞机1天能喷100公顷。
种地要靠农业科技、靠信息化、靠农业机械化。吉林用10年时间摸清全省土壤明细账,推出测土配方施肥手机服务系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全程农机化开始整县推进。
吉林在风沙盐碱干旱的西部,投资62亿元建设河湖连通工程,生态补水让这片区域逐渐由白变绿,湿地面积增加600平方公里,小气候得到改善。
白城农民曹学军曾饱尝十年九旱之苦,而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后,每公顷单产提高50%,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吉林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不遗余力,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2000万亩,建成625个粮油高产万亩示范片。
零耕碎种变集约管理
规模经营富农增效
农民与土地粘连,就不能实现规模化种植。各家分散经营使机械展不开,政府服务难普及,土地产出打折扣。吉林户均耕地面积1.67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适度规模经营底子好、前景大。
过去自己种地,每垧地一年就挣七八千元,遇上灾年,一年就白忙活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后,一分钱不投,一份力不出,赚的一样多。说起合作社的好处,吉林省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社员李明学打开了话匣子。
零耕碎种变为集约管理,生产品种、作业时间、种田水平得到统一和提升。同时,先进的农机也得以施展拳脚。
我们赚的是科技和规模经营的钱。田丰合作社理事长陈卓算春耕账:每公顷耕地仅种肥投入和机械生产就比一家一户节约成本近千元,差价就是科技和规模经营为合作社创造的利润。
目前,吉林省已有27%的耕地流转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里。到2020年,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将达到35%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到40%以上。
跟着市场调结构
三产融合提质增效
调结构是今年春耕热词。大安市民意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勇看准小米需求中长期向好,将700亩玉米改种小米,要跟着市场调结构。在合作社生产基地,现代化鸡舍、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我们要造集种植业、养殖业、园艺特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合作社。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一环。坐落于吉林市大荒地村的东福米业公司,绿意融融的秧苗在10栋工厂化智能日光温室里安静地生长。工厂化的水稻育苗,保证了品种质量。高级农艺师乔明儒说,育秧结束后,温室还可以作为休闲旅游观光基地进行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及采摘,继续创造价值。
目前,东福米业公司将大荒地村的1200多公顷土地统一流转,进行耕地集约化经营,主打绿色水稻和有机水稻种植。从春种到秋收再到粮食加工,公司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生产一条龙。
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从分散生产到规模经营、从资源消耗型到环境友好型,吉林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之路越走越宽。根据《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到2020年,长春和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