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现代农业补“短板”深化改革勇实践
2016年05月17日 16:27 安徽日报

  ***总书记有关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和要求,指向明、落点实。安徽全省广大干群要深刻理解、坚决贯彻,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安徽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

  ***总书记有关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和要求,指向明、落点实。安徽全省广大干群要深刻理解、坚决贯彻,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安徽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

  调结构,既要丰盈粮仓,也要不断鼓起农民腰包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的关系,调优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让江淮大地不仅成为粮仓,还要是肉库奶源和厨房

  立夏前后,皖北平原的麦子正在灌浆,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苗情整体好于往年,目前看夏粮丰收的希望很大。灵璧县种粮大户程仁岭说。

  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十二连丰,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同时,种粮效益下滑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去年,在国家托市情况下我省多地依然出现稻谷滞销,卖粮难问题抬头。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统计分析指出,去年我省粮食虽然继续丰产,但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降低。

  ***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剖析了农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所在,提出了增强农业生产适应市场能力的有效举措,是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的基本遵循。

  今年1月,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调结构向何处发力?省农委主任孙正东表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我省实际出发,重点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种养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农业循环经济结构等,着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稳定小麦和水稻生产,重点打造皖北地区优质专用小麦、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优质安全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

  这表明,今后我省将着重引导各地找准资源禀赋这个定位器,逐步调整形成农产品优势产业。按照这一精神,今后我省将会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和投入向口粮、主产区集中,推动农业的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 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分析。

  去年,全省小麦、玉米、中单晚稻面积增加了189.3万亩,因高产作物面积扩大增加粮食产量15.4亿斤,对全年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63.1%,显示出调结构对农业增效的巨大作用。

  调结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要立足于调优、调高、调精。我省明确要求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突出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基础上,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让江淮大地不仅成为粮仓,还要是肉库奶源和厨房。

  我省农业一粮独大,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问题突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要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农民增收。

  进入5月,长丰县陶楼乡的数千亩桃树挂果不久,果农们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桃花节吸引游客25万人次,带动农家乐餐饮、果品采摘等收入近亿元。目前,陶楼乡农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高达50%以上。 长丰县陶楼乡党委书记方捷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入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行动指针。

  农家乐,乐农家。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推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