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从查处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净化农资市场,到整治农残超标,再到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农业综合执法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以农机执法为例,陈业玉告诉记者,整合前金寨县有3名执法人员,整合后根据农时可对4个中队的力量统一调配。
原标题:从源头上管好农产品
过去不打药靠良心,现在有法规管着,大家都遵守。
全省80个农业县开展综合执法,去年共查办案件1607件
一杯好茶,源头在茶山生态,也在农业投入品管理。
5月6日,记者来到山水环绕的金寨县油坊店乡。因为生态环境优越,这里一直是六安瓜片核心产区。跟着乡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戴任,记者上山看茶,种好茶必须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施有机肥。
步入茶园,漫山遍野插满黄色小旗子,上面布满小虫子,这是用于防虫的粘板。这样的粘板,油坊店乡一年使用40万片。戴任说,这让茶农基本告别了农药。 2014年金寨县财政支持油坊店乡600吨有机肥,带动茶农改变施肥习惯。同样,通过推广茶园管理机械,这里的茶农远离除草剂。
除了政府引导,更重要的是严格执法。金寨县农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唐玉龙介绍,油坊店乡有茶园4万亩,农民80%务农收入来自茶园。过去,有些茶农追求产量施化肥,有的使用除草剂节约管理成本。农业执法就是要净化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过去不打药靠良心,现在有法规管着,大家都遵守。 金寨县露雨春茶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茶叶品质提高很快,农民尝到甜头就形成好的种植习惯。 2014年茶季执法发现使用农药的还不少,去年发现10多起违规打药,今年茶季只发现2例。金寨县农业执法局一中队队长马强说。
立足生态优势的金寨县,正把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突破口,大力发展。 强化农业执法,把好投入品关口。 唐玉龙介绍,自2013年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以来,金寨县出动执法人员5600余人次,查处涉农违法案件162起,促进农业转方式,提质增效。全县发展生态农业基地8万亩,生态农业总产值34.1亿元。
油坊店乡面冲村南里湾茶厂,是家老字号。 这两年*大变化是炒青茶加工不放添加剂了。老板王先贵对记者坦言,过去为了口感好家家用添加剂,各种残留超标,这两年检查严格都不用了。炒青茶主要出口,品质提升打开欧洲市场,20多元一斤档次的茶,能多卖三四元钱。
从查处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净化农资市场,到整治农残超标,再到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农业综合执法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省农委法规处相关负责人陈晓军介绍,全省80个农业县已全部开展综合执法,去年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共查办案件1607件。
所有涉农执法检查,都由执法局实施,出了问题也是执法局的责任。
农业执法大综合,提高执法能力,由突击性监督检查向常态性执法转变
执法力量分散、薄弱,是制约农业执法效果的主要因素。 金寨县农业执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跟它独有的执法体制相关。 陈晓军表示。
业内人士介绍,农业部门拥有化肥农药投入品管理、植物保护检疫、渔政渔港监督等十多项执法权。但这些执法权分散在十多个部门,有的还与行政审批、公益性服务相交叉。到了县乡基层,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执法队伍人员少、经费不足,难以充分履责。 陈晓军说。
为此,2013年以来我省在80个农业县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整合农业执法力量。在此基础上,金寨走得更远。 2013年,金寨整合19个涉农部门,成立新的县农业发展委员会,执法力量也得到统合。不但统筹农业行政执法力量,而且将农机、渔政、动物检疫等执法力量一并整合,成立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 唐玉龙介绍。
得益于农业大部制改革,农业产值并不突出的金寨县,如今拥有4个执法中队,近50名执法人员。而目前我省一般农业县执法队伍多的十几个人,少的则五六人。 统筹后增强了一线执法力量,执法人员由一专向多能转变。金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陈业玉说。由于执法力量足够,实现了由被动式管理向主动执法转变,由突击性监督检查向常态性执法转变。
以农机执法为例,陈业玉告诉记者,整合前金寨县有3名执法人员,整合后根据农时可对4个中队的力量统一调配。 *近执法重心在茶叶生产上,到了5月底6月初,会转向农机安全生产。 马强告诉记者,去年一年全县排查40多起农机安全生产问题,这在过去根本做不到。
从九龙治水到一条龙执法,让执法者没有推诿空间。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例,从田间到餐桌原来分属种子、农资、环境监测等多个单位,现在则由一支队伍管到底。 所有涉农执法检查,都由执法局实施,出了问题也是执法局的责任。 陈业玉表示。
农业执法的大综合,提高执法能力,明晰管理责任,降低了农业执法成本。 2015年,金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单位。
提升农业执法能力,从源头管理好农业投入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规范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抓好农业执法队伍建设,优化农业执法体制
5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金寨县白塔畈镇光慈村的祥堡猪场。在生猪养殖多打口感牌的当下,公司负责人王为雄将卖点放在无抗上。无抗就是在饲养中禁止使用抗生素,动物肉质中无抗生素残留。 王为雄说,真正的无抗*关键是养殖环境无污染。正是如此公司才精挑细选到金寨发展,公司在其他地方的养殖基地只能生产普通猪肉。
4月底,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要围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省农委也提出实施绿色皖农计划,塑造安徽农业绿色竞争力。 提升农业执法能力,从源头管理好农业投入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陈晓军表示。
陈晓军介绍,从农业执法需要看,我省各地普遍存在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不规范,执法能力不足问题。统计显示,目前全省综合执法机构在岗人员1360人,且大多同时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不稳定,给经常性农业综合执法带来很大困难。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全省农业综合执法人员中,法律专业仅110人,只占总人数8.1%左右。全省83个综合执法机构中,有33个没有执法经费。
专家指出,金寨农业执法的突出效果,除了机构整合,还在于地方政府对执法的重视,要编制给编制,要经费给经费。 金寨特殊的生态优势和农业结构,让当地意识到强化农业执法的重要性。随着我省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效益的需求日益迫切,必然要求提升农业执法地位,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陈晓军建议,要切实解决执法必需的交通、通讯、取证办案设备等,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按照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抓好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对综合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 金寨农业执法大一统的模式,代表着一种改革方向。 陈晓军表示,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执法体制。将分散的执法力量统合,建立一支高效的执法队伍,才能为绿色皖农站好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