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眼下,三夏生产正如火如荼进行,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进展顺利。据统计,截至6月13日,全国麦收已过八成。
作为我国三大口粮之一,小麦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去年我国小麦生产量达到1.3亿吨,进口量仅为200万吨,而且是作为贸易补偿性的进口。可以说,我国小麦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这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是难能可贵的。
立足国内保供应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有人认为,那些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农产品可以依靠进口,不必自己生产。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小麦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是中国国情,也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任务的必然要求。
为何这样说?陈萌山分析:从国际贸易形势看,目前全球小麦的年贸易总量大约1.6亿吨,基本保持平衡格局。而由于我国小麦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大量进口,将可能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贸易平衡,导致一系列的潜在风险。
从出口看,去年全球小麦出口国前五位国家和经济组织分别是欧盟、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他们的小麦出口量占世界小麦总贸易量的72.3%。除俄罗斯外,另外四个国家和经济组织的小麦贸易基本上被国际四大粮商控制。因此,如果我国小麦依赖进口,将会受制于人。
从进口看,目前全球小麦进口排名前五的国家中,都是贫困欠发达国家,如果中国加大进口量,势必会抬高国际小麦价格,对这些国家不利,也给中国增加了国际上的压力。
从国内来看,2000年之后曾经有两三年时间农民种小麦是亏损的,但是那几年小麦生产却一直比较稳定,就在于小麦是口粮,即使不赚钱也要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效益高低来衡量小麦生产的价值。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人爱吃面条和馒头,我国面粉品种、品质都是符合国内消费、需求结构的。尽管现在国外很多农业部门正在培育向中国出口的小麦,但是进口产品中能满足老百姓制作面条、馒头的品质的小麦并不多。
科技带动效果好
在河南新乡凤泉区陈堡村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村民范海宝告诉记者,他的家庭农场有3300余亩,去年他集成了农科院的7项小麦增产增效技术,小麦的成活率提高了,病虫害、需水量降低了,长势特别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说,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的小麦主产区,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缺水。农科院研发出的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和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技术,大大降低了小麦的用水量,以前一季小麦要浇5次水,现在减少到3次,一亩地节水约40立方米。
在辉县市冀屯镇,集成示范区通过种植新乡市农科院研究推广的新麦26等优质小麦品种,进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面积1.32万亩,示范区内实现统一供种、整地、病虫害防治,并进行统一收购,实现小麦增产和农民增收。
自去年起,新乡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在新乡市探索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生产模式。通过探索,新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秸秆还田整地、规范化播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方面取得实效,为当地小麦高产乃至黄淮海麦区生产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新乡市副市长李刚介绍说。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增长是从小麦开始起步的。在我们抓小麦的过程中,发现科技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陈萌山表示,在世界前十个主要供给国中,我国小麦的单产水平*高,2015年单产5200公斤每公顷,高于同级世界平均水平3288公斤。
我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期间,小麦单产水平平均提高了97公斤,优质小麦的成功培育和大面积栽培技术的推广,使我国基本实现了小麦的自给自足。同时,我国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防病虫害方法,对提高小麦产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国小麦无论是品种、技术还是农机、农艺配套水平都达到了世界先进,而且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这使得农民在种植小麦的同时还可以进城务工,拓展增收渠道。
提高综合竞争力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还要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这样才能确保国内农产品市场不受国外同类产品的冲击。
陈萌山认为,提高小麦产业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密集率和劳动生产率,而解决的途径就是要继续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增加品种产量的稳定性。目前世界单产水平*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了9105公斤每公顷,我国小麦种植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还要降低成本。随着近些年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迅速攀升,我国的小麦种植成本已然高企。2014年我国每亩小麦的平均种植成本是965元,而美国小麦种植成本只有319元。尽管我国对小麦进口有65%的配额关税,基本起到了保护我国小麦免受国际市场冲击的作用,但长远看,如果生产成本继续上升,未来不可避免将面临来自国际小麦的冲击。所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已迫在眉睫。
陈萌山建议,要加大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全国小麦科研的航空母舰。目前,我国小麦的科研团队有五百多个,各级投入很多,但存在重复交叉现象,造成了很多浪费。要突破小麦产业发展和科技瓶颈问题,只依靠一个品种或单项技术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推动小麦产业的综合解决方案,进行技术集成和协同攻关,建立起高产高效的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