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供给侧改革为农机行业发展提供新引擎
2016年10月10日 10:45 农机化导报

  农机装备作为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提高农机产品技术含量,实现其智能制造、精益生产是未来我国农机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大的农业装备生产和使用大国,但90%以上的国产农业装备为中低端产品。中国制造企业面临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服务增值的战略机遇,中国制造企业也必将再次经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洗礼。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机产业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满足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是农机领域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9月20日,由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化导报、河南唐河县人民政府以及南阳市农机局共同主办的2016唐河之秋中国农机产业高峰论坛在河南省唐河县举办,论坛主题为智能制造、精益生产、产业集聚,提升民族农机工业水平,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张华光、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孙钢等专家就论坛主题对我国未来农机装备行业发展发表了看法。

  转型之路面临多方挑战

  今年我国农机市场整体不好。截至6月底,我国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拖拉机80.31万台,同比下降8.43%;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收获机械33.17万台,同比下降12.96%;玉米收获机市场大幅度下滑。市场调查显示,上半年,累计销售各种型号的玉米联合收获机8249台,同比下降34.8%。张华光表示,造成国内农机市场整体下行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当前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不佳,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机企业以及政策等内部因素。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农机制造强国,我国农机行业面临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一时难以补缺市场空白,让许多企业走上供给侧改革的转型升级之途。国二国三切换、单台农机补贴额度下调、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选择等原因从不同侧面对今年前几个月的农机市场产生强大冲击,农机市场下行压力骤增。上半年的农机市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农机行业在这场变革中所经历的阵痛。

  对此,张华光指出当前存在于我国农机市场的几大弊端。首先,企业过分依赖补贴,我国农机补贴政策已经持续了13年,就目前而言,农机补贴整体额度已经逼近天花板,就趋势而言,补贴总额增加可能性不大。另外,补贴区域也不平衡,吃不了与不够吃的情况并存。第三,玉米、小麦、水稻三大类作物农机装备趋于饱和,农机行业存在明显的红海与蓝海。相较于欧美等国,我国农机产品种类偏少。谷子、高粱等农作物的专门机械缺失,经济作物对应机械少,很多企业仍旧将发展重点放在三大粮食作物农机生产,势必造成产能过剩。张华光解释道。其实,在我国农机产业中还存在大片的蓝海等待开发。比如烘干机、适合山区作业的履带式小型农机产品等,都在今年低靡的农机市场中逆势而上。第四,我国农机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较差,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机企业缺少自主研发机械的能力,一抄二改三复制的做法是必将被淘汰的。另外,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缺少互动,联系不紧密。张华光说。

  就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而言,我国经济增速低于6.9%是可以接受的,之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曾表态政府将不会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也不要指望中国经济会V型复苏;相反,可能出现长期的L型增长态势。2016年中国经济仍处在探底过程中,但在投资增速趋稳、化解过剩产能启动、新动能加快形成的条件下,本轮经济放缓有望实现阶段性稳定,全年经济增长仍可达到6.5%以上。面对此种经济形势,不论农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理性分析,找准影响我国农机产业发展的病因,对症下药,在重围中寻找机遇。

  供给侧改革为农机行业发展提供机遇

  农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深化农业与农机化供给侧的改革。刘宪指出,国家选择搞供给侧改革而不是需求侧改革来抵御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是由于相对于需求侧,供给侧的改革空间和改革潜力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国人为什么去日本买马桶盖?这证明国人不是没钱,而是觉得在国内买不到好东西。对于我们农机行业来说,也存在这个问题。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刘宪分析,未来五年我国经济总体态势很难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同时农机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也很难再现,行业内部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甚至整个行业会出现大浪淘沙。面对上述困境,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无疑是一个良策。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刘宪认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必须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发展,而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转型升级,增加有效供给。具体谈到供给侧改革与农机化之间的关系,当前有几个热词值得大家关注,其中包括研究完善购机补贴政策、全程全面机械化中补短板、深松和保护性耕作为代表的绿色环保技术、农机智能制造等。刘宪指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农机化发展趋势包括分散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农机化是集约化载体;从以人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资源低效利用的粗放型机械化生产方式向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机械化、信息化生产方式转变;从兼业化生产方式向专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单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以产中为主的生产方式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融合型生产方式转变,推行全面机械化。

  刘宪表示,提高国产品牌综合竞争力,农机制造企业应该利用好本土优势,主动了解、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新变化和农机化发展新趋势,与广大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围绕怎么让农民用机械把地种好这一核心,研发、生产、销售更多农民适用农机产品;加强薄弱环节农机装备攻关,以高新技术打造拥有影响力的品牌农机,促进机械化薄弱环节尽快实现突破;满足农机服务组织标准化生产、一条龙作业的需求,提供套餐式品牌装备和全过程、系列化、终身制的技术服务。农业生产方式日趋科学化、精细化,将使一些能够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厂商更加受青睐,这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提升行业的集中度。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