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化德县地处阴山北麓东端,内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属阴山山地乌兰察布高原的过渡带。全县总面积2522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2.5℃,年均降水量330毫米,雨水大都集中在6-8月份,年均无霜期102天,地下水可采量只有2270万立方米左右。过去,这里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加,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12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后,化德县按照整体推进、连片实施、集中投入的原则,通过集中连片开发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扎实开展节水增粮行动,全面实现了节水增粮增收的目标。2012-2015年的四年间,化德县累计完成膜下滴灌30000亩,完成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70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300万元。项目区农作物以种植马铃薯、玉米、糖菜、大地蔬菜为主。项目建设内容累计完成安装PE地埋管道215公里,更新配套电潜泵187套,安装施肥灌溉和过滤器65套,维修机电井187眼,建砖混结构井泵房187间,电力增容810千伏安。
2012年开始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
化德县农发办把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作为发展当地节水农业的一项重点措施,从项目前期工作开始,就注重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全面推广管道输水及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一是县农发办积极协调县水利、农业等涉农部门,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周密部署,制定详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同时,明确了分年度项目区划分和部门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了建设规划和措施的落实。二是为了实现项目建设预期效益目标,县农发办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认真做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选项立项工作。要求有立项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意愿的村,必须在全体村民表决同意后,由村委会把立项申请报告逐级上报,县农发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逐地块进行实地勘察,在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按照择优立项原则,把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块确定为节水增粮行动的备选项目区,并将选定的项目区上报市农发办。同时,优先扶持资源优势明显、适宜农作物种植,同时又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作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示范基地。三是采取积极的措施整合相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形成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合力。经过县农发办的宣传动员,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现出了高涨的投资投劳搞开发热情。为了确保项目自筹资金的落实,有的农民缓建房屋,有的农民不惜推迟婚期,有的农民出售家中牲畜和家禽,有的农民甚至把外出打工积攒的钱拿出来,保证了自筹资金的足额落实,有效克服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把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作为节水增粮行动的主要模式
通过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避免了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单井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00亩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200-300亩,膜下滴灌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70-80%,保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避免了重复打井和铺设管道造成的损失浪费。现在的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只要一打开电闸,农田里种植的每一颗苗,都可以得到水分供给。化德县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推广应用,通过地下输水管道、施肥灌等设施,在输送水分的同时,进行施肥作业,水肥一体化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省水又省时,节水节肥还能增粮,一举多得。民建村农民王海介绍说:我们全年需灌溉5次,采用节水灌溉每次每亩比大水灌溉节约水费15元左右,每亩还可节约电费75元,节约肥料投入35元,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提高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成效,县农发办还组织推广了多项农业综合开发技术。马铃薯重点推广两增五推技术,两增即增加密度、增加有机肥料;五推是指推广脱毒种薯、推进机械化作业、推行地肥覆盖、推广设施栽培、推广施用专用肥。玉米主要集成推广一增四改,即增加密度,改种紧密型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播种为机械化播种、改均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以来,县农发办联合县农技部门,在灌溉项目区开展了不同浇水量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玉米的增产效益试验,共累计开展试验示范项目150多个,试验示范内容有:品种对比试验、肥效试验、抗旱保水剂示范试验等。通过试验示范项目确定了一部分适合化德县种植和使用的新品种、新技术。通过设置水量控制、水分检测、土壤养分测定、秋季测产等多项试验进行技术攻关,获取了大量的技术参数,为推进化德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多项试验数据,为技术储备,创新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节水增粮行动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起到了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及调节气候的作用。
积极落实强化协调保证质量
为把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成民生工程,县农发办协调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一是早动手,在项目申报、实施之前就做好宣传工作,提高项目区广大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认识,调动广大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工作人员、项目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早设计,根据节水增粮行动四年规划,提早动手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搞好方案设计,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早开工,为了保证项目任务按时完成,按照年度计划,不等不靠,提早安排部署,为项目任务当年完成争取了时间,赢得了主动权。四是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了质量检测、质量评定、竣工验收记录制度,把好每一道工程质量。
由于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化德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四年来,效益已经凸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年均节水量75万立方米,年均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487.5万公斤,年新增种植业总产值415万元,项目区农民年均增加收入总额为305万元,受益农户3093户,受益人口9542人,人均年增收320元。节水增粮行动开发四年来,不仅为改善化德县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农民的心坎里。补龙湾村村民张明瑞深有感触地说:我种的36亩地,赶上今年年景好,粮食丰收,饲草料得到保证,这真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为我们农民铺就了增收致富之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