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主持人
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请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2017年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张桃林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历史新阶段。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服务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科技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农业科技事业的动力源泉、把政策支持作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把多方协作作为支撑农业科技工作发展的有力举措,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农技推广服务取得新成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创新局面、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2016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畜禽水产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重逐年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整体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
今年,农业部印发了《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任务,以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重点,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速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重点要做好调整、优化、攻关、改革四方面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调整科技创新方向、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推进重大科研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张桃林
2017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围绕节本增效、生态环境和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在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机械化、加工、动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新增岗位,补齐农业发展技术短板。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化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科研领域,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体系。扎实做好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布局建设国家农业科学试验站和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网络。
二是推进重大科研攻关。面向国际前沿,组织和支持核心科技力量在遗传改良、基因编辑等重大理论和方法上持续发力、重点突破,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面向农业重大需求,集中优势力量在重大动植物品种、农业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撑;面向区域发展重大问题,整合各方面科技力量围绕东北黑土地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问题开展协同创新,为区域性重大问题解决提供综合性技术方案。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把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打造成多学科集成、上中下游协同、产学研企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组织模式和创新平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中心,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和关键共性技术瓶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创新体制机制,集聚资源、产业、金融、人才等要素,开展全产业链、全过程、全要素,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活动,建立健全适应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与科技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深化和完善国家推广机构主导、科研教学单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元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推广体系,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向强能力、调机制、提效能转变,探索农技人员在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增值服务中合理取酬的新机制、公益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启动农业科技分类评价试点。探索形成以产业需求关联度、技术研发创新度和对产业发展贡献度为导向,区分不同类型科研活动、不同科技岗位,以及不同科研院所特点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制度体系,为不断激发科技机构和人员内生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促进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提供有力保证。
主持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民获取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多元化渠道已经建立起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新成果,加快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农业部有何新思路举措?
张桃林
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近年来,农业部积极推动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重点推进技术标准制定、整体方案设计、试点示范引导、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业生产信息化迈出积极步伐。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不同程度应用。如,病虫害远程诊断、温室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水肥药智能管理、自动挤奶、饵料自动投喂等。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加快推进。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中央平台投入运行,年均受理咨询电话逾2000万人次。信息进村入户实施整省整建制试点,各类农技推广服务信息系统广泛应用。
为了让农技推广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让广大农民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农业部正加快建设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计划今年上半年正式开通运行。总体思路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建成统筹设计、分层分类、上下贯通、共建共享、高效运转的农技推广服务和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体系,通过聚集各类科技教育资源,有序对接地方和第三方平台,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等四大群体,提供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成果速递和服务对接,特别是满足生产一线农民的技术与信息化需求,让农民真正获得精准、及时、全程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