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陈湘桂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生产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平衡的新思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努力破解我区农业经济供需失衡问题,是我区加快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解决三农发展难题的一个关键。
牢牢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我区农业经济需失衡问题,首先要防止粮食生产和供应出现大的变动。广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应调整粮食生产结构,扩大优质、富硒粮食生产,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优质粮食产品品牌,增加粮食附加值。广西蔗糖生产虽然占全国的60%以上,但也面临品种单一、成本高企、效益下降等困境。在调整种植结构中,应着力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实施机械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提高单产、降低种植成本;延长蔗糖生产产业链,开展蔗糖及相关产品的深加工,加快发展以糖、食品、纸、酒精的综合利用,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东蚕西移的契机,扩大延伸优质特色茧丝绸及服装产业链,把广西的丰富茧丝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应以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产品要素市场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建设。
以绿色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广西绿色生产资源十分丰富,绿色生态农业大有可为。在农作物种植中,应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部分生态农业区和示范区大力推广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全面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品牌。
以创新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二是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农村三权分置的意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探索适合广西情况的三权分置多种实现方式,改变广西该项工作滞后于全国的局面,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真正稳定农户的土地承包权、激活经营者的经营权,促进农民增收。三是着力培育农村经营新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制农场、土地流转形成的经营主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经营活动。四是灵活利用价格、补贴杠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通过价格杠杆,实行优质优价,调节农产品的数量结构和质量水平;建立和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产经营补贴机制,以奖代补,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五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紧紧围绕人才、科技、市场三要素,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交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协调促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城乡协调,统筹推进。要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种植、养殖、加工和营销等环节创新,构建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增加农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产业方面,紧紧围绕广西建设生态特色农业的要求,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培育、整合、保护、打造桂糖、桂茶、桂菜、桂薯、桂果、桂药、桂畜、桂鱼、桂木等桂系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在第二产业方面,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不断增加农产品加工成品,延长产业链。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营销,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广电子商务,打造龙头农业电商企业,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的现代营销。在第三产业方面,应结合广西中小城市培育工程、百镇扶持壮大建设示范工程、特色名镇名村建设、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创建特色小镇、生态乡村建设等,把旅游、美食、养生、休闲、健康、养老等第三产业做出特色、做出优势,形成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