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南方日报讯刚刚签订引进中蕉9号的协议,李乃中就忙着准备成立一个苗圃培育基地,开辟一个上千亩的该新品种香蕉种植基地。
李乃中是惠东县的广东中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近日与广东中?N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中蕉9号示范基地合作协议。而中?N种业则是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以技术入股参股成立的农业龙头企业。
同时,惠州市博罗县农技推广中心也跟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了该香蕉品种的示范推广协议。我们从省农科院获得一级种苗,经过培养之后再供应给惠州的蕉农种植。李乃中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新品种的引进,将实现香蕉种植的升级换代,解决一直困扰当地蕉农的枯萎病问题。
引进新品种中蕉9号的背后,是惠州通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惠州是农业大市,但是本土科技力量有限。要实现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必须借助外来力量,特别是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技术。惠州市农业局科教信息科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过加快引进农业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以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推动惠州市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去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超过600个
香蕉枯萎病,如同柑橘患上黄龙病一样是毁灭性的绝症,被称为影响全球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国际性难题。
香蕉枯萎病传染性极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0年之久。出现过枯萎病的地方,是没法再种植香蕉的,哪怕被感染的水浸润过的地方,都无法种植,所以近年来很多地区香蕉种植遭受重创,农民受损严重。李乃中颇为无奈地说。
而由省农科院成功选育出的新品种中蕉9号,则对枯萎病有着高抗感染性。惠州市农业局科教信息科负责人说,这是香蕉抗病育种的重大突破,适宜在我省香蕉产区种植。香蕉种植虽然在惠州不算很大,但推广中蕉9号,对惠州调整特色农业结构、提升农业水平有着显著的意义。他说。
今年11月将举行农博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惠州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将在展会上重点对包括中蕉9号在内的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全省正在选择两个县作为中蕉9号的示范县,接下来我们拟选定惠州一个县,争取成为其中的一个示范县。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实际上,中蕉9号只是惠州引进农业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惠州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成果在本地落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来自惠州市农业局数据显示,去年,惠州全市培育、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600多个,重点推广农作物主导品种71个,主推农业技术26项。今年上半年,惠州又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超过300个。
比如今年早造,市农技中心共引进示范水稻优新品种26个。这些品种均来自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科院、华南农大、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育种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为这些单位*新育种研究成果。
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副调研员李雄兵分析称,这意味着惠州市农作物优新品种推广开局良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发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培育新型科技研发平台加强农业科技攻关
近年来,惠州与仲恺农业学院、惠州学院、农校等一批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以推动更多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惠州落地。而将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企业、农户之间精准对接,也需要一批更高效的平台。
中蕉9号就是通过现代农业促进中心的引进在惠州落地的。该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在去年12月由省农科院与惠州市政府共同成立,致力于推动省农科院专家的科学技术落地,并满足地方长期以来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此前,由省农科院、促进中心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惠东安墩镇、白盆珠镇、多祝镇等地的农业冬种生产、品种技术、品牌建设及市场开拓进行调研后发现,惠东山区镇发展冬种生产有很好的基础,准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冬种经济、特色经济及创新经济。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将由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形成规划,推进惠东山区冬种经济的发展,以引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惠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
除了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农机推广站等政府部门主导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技术推广平台之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也不可忽视。实际上,惠州不少农业龙头企业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成果研发和转化平台。
此前,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惠州市鹏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两家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成立了院士工作站,而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了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这些都是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的重要载体。惠州市农业局科教信息科负责人说。
四季绿董事长助理伍一辉告诉记者,包括高校教授在内,研究院目前有20多名研究人员,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在种苗、化肥、病虫害技术等方面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按惠州市农业局的规划,接下来将积极培育引导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及创新平台不断发展。依托本市农科所、畜科所、林科所、水科所和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试验攻关,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明年争取实现农业科技贡献率65%以上
在持续引进、培育农业科技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上,惠州的农业现代化也在不断提升。去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4%,同比增长1.5%,全市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品牌化程度位居全省前列。
惠州市农业局提出,接下来将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力争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年增长1-2个百分点,到明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争取达到65%以上。
惠州本地农业的生产结构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以及农民家庭式生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要提高全市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也需要提升这部分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化程度,当前惠州正在以农业科技下乡、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为抓手,促进良种良法普及,加强农业干部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加强与省内各大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发挥惠州市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管理人才、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按计划,十三五期间拟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
李雄兵表示,未来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要注重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良种与良法配套技术的研究,使优良品种的丰产性、抗性以及品质等优良性状充分表达出来。
同时,不仅要引进示范推广主要农作物,也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特色蔬菜、南亚热带珍稀水果、花卉和岭南中草药保等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以加快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