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中国网财经10月22日讯 在十九大新闻中心21日下午举行的农业科技创新第五场记者会上。来自农业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从业人员用各自的亲身经历,介绍农业科技正在加速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56%
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表示,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说它有发展、有进步,有三个指标可以比较好的来说明:首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去年已经超过了56%;其次,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2016年稳定在96%,现在大田、园艺的都实现了良种化。
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投入。唐华俊指出,中国过去五年加快农业科研条件建设。农业部以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现在已经建成了42个综合实验室,下面又建了近300个专业或者区域实验室,同时还建了近270个实验台站。在这个基础上,部里遴选了400多个农业科学野外观测台站。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通过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农业科技的投入,带动规模小的农民实现增收。
江西省安义县种粮大户、绿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凌继河在发布会上分享自己带动农户一起致富的经验:在我们合作社,去年这些年轻人平均达到拿到14.7万的年收入,现在还求着我种田,以前不愿意种田,但在我们合作社种田是排着队在等,我们有租金、现金、奖金,还有股金,我们*高的一个状元拿奖金拿到30多万,在我们合作社六年拿了182万,所以说不担心没有人种田。
唐华俊指出,农民收入有一个很重要的是适度规模经营,一家几分田,不到一亩地,确实很难。从全国来看,既有种粮大户自己流转来的地,另外也有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根据农业部的数,今年大概适度规模经营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差不多40%,从这个意义上讲,规模起来了以后,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让农民有利益,种田可以赚钱。
科技创新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唐华俊认为,中国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三点:首先,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改善供求关系,就是说没有市场,再好的东西生产出来也卖不出去。第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因此,农业科技创新在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大有可为。唐华俊指出,要对绿色投入品的开发、研究、运用,生产出好的农产品。推动一大批特色的、市场好的,老百姓需求的,能够提高改善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产品。另外就是要技术的集成,把相关的做育种的、搞植保的、栽培的、加工的组成一个全产业链的研究团队。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后一公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魏灵玲指出,怎么打通实验室的科学成果到应用单位到农民的*后一公里实际是科技成果转化中*关键的问题。因为在实验室做研究的时候并不了解市场。
魏灵玲认为,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市场需要的不同应用场景中。具体的做法就是以项目引领产业,以园区带动地区。
园区建设好之后,还没有结束,因为如何来管理和运营这个园子,我们一般的做法还是希望通过专家技术团队去帮助他种植,给管理者进行培训,包括给农民进行培训,这样的话种出来的蔬菜和蘑菇,还通过我们终端的销售渠道卖出去,一步一步就形成了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