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近年来,中山市农业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
科研成果丰硕
增强农业生产动力
中山不断强化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围绕技术创新需求,组织实施科技专项研究和重点项目攻关,着力破解制约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保障农业科技有效供给。
据统计,近年来,中山农业系统开展农业科技攻关项目50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29项,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项目137个,16个科技项目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和中山市科技进步奖项。
开展科研合作。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探索科技助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路径,中山加强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组织实施科技专项研究和重点项目攻关,科研成果丰硕。
例如,中山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尤其是市农业局与省农科院果树所合作在防治香蕉枯萎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共同培育的粉杂一号粉蕉新品种,能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粉杂一号新品种通过了权威部门鉴定,全市累计推广面积近10万亩,每亩为蕉农带来收益超过一万元。
建立研发机构。为提高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山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组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企业通过研发中心,开发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中山建有30多个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其中,中山市华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现代农业新型研发机构。
成果转化加速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中山大力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平台的搭建,加快了中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水平也得到迅速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中山共引进、试种水稻、玉米、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优良品种500多个,引进畜禽新品种1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9%以上;推广新技术28项,主要农作物新技术推广实现全覆盖。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山通过创建示范基地,搭建农业科技转化平台,在示范基地积极引进一批符合实际、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特优新品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广精量种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绿色防控、健康养殖等一批技术成熟、实用的科技成果,提高示范带动水平。
目前,中山建有5个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示范基地,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民众基地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基地。
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近年来,中山市农业科技确立了点上创新、面上示范的发展思路。通过培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山培育了一批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并依靠他们结合当地特色农业,通过科技示范、典型引路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近年来,中山确立了28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近300户从事特色产业生产,有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技服务快捷
提高农民种养技能
中山市农业局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民培训体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施行靶向、精准快捷的农业科技服务,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后一公里问题。
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中山市农业局通过聘请农业专家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直接与企业、种养户对接,实现农业专家与农民零距离接触。专家对企业、种养户面对面进行指导,解决企业、种养户在生产过程中的难题。
例如,农业科技特派员吴小禾与三角东边专业合作社对接,解决了生鱼加工的技术难题,共同承担的三角镇优势水产品生鱼的高值化全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生产项目,被评定为2016年中山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市专项科技经费200万元支持。
据统计,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中山共聘请了农业科技特派员47人次。他们为对接的企业、种养户解决了生产技术方面的难题700多个,攻克技术难题50多个。
建立三级农民培训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综合素质,中山创建了市、镇、村三级农民培训体系。通过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中山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全市产业特色,成立了四个农民培训学堂,今年中山还创建了四个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把培训建立在田间地头,使农民培训由配餐式向点餐式转变,提高农民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
据统计,中山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5000多人次。全市共有1000多人通过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
培养机制创新
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中山市农业局紧紧围绕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立足生产实践,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
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用事业凝聚人才、以实践造就人才,中山逐步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人才队伍。近年来,中山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2016年市农业科中心梁金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
另外,中山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推广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加快知识技能更新,每年培训农技人员300多人次。今年,谈近强、蔡锦明、李谦被省农业厅授予*美农技人员称号。自农民技术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已有1200多名农村土专家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农民技术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