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梁启东: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7年12月28日 13:21 东北新闻网 ,作者:梁启

  去年以来,推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笔者受邀数次就三农问题、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进行演讲。如何更好地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内涵和基本要求?

  2016年、2017年中央1号文件都提这样的思想: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三农发展新难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它的含义,是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供给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生产上台阶的关键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升级版,是当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抓手。这既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

  1、优化结构

  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

  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统筹粮经饲发展,发展肉蛋奶鱼、果菜菌茶等,增加市场紧缺产品生产。

  做好加减法,重点是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提升牛奶质量,鼓励杂粮杂豆和马铃薯生产。

  2、提升品质

  重点是抓好质量提升、食品安全和品牌创建。农产品安全,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舌尖上的安全。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打造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

  3、融合三产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

  把农业生产与二、三产融合起来发展,拉通全产业链条,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以游补农,培育壮大农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借助互联网+,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让农业、农村、农产品搭上电商无形之网。

  抓住旅游消费升温契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大力支持主产区发展精深加工,加快消化粮食尤其是玉米库存。

  推进农业与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

  4、降低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重点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5、消化库存

  去库存是针对我国粮食长年高位攀升,生产过剩 ,粮价却居高不下,农产品加工企业转而寻求进口农产品或是其他替代品,造成国库中的农产品堆积如山,新粮难储、陈粮难出的局面。

  消化挤压农产品特别是玉米库存,玉米库存每年需付出贷款利息和保管费用300多亿元,再加上品质陈化,损失更是惊人,适度调减玉米生产,控制增量,切实把长期来看不合理、不合算的产量减下来。

  6、弥补短板

  弥补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既要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又要补农业生态环境之短,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另外,现代生产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现代农业的新短板,如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农业供给侧改革应慎提去产能

  农业的发展,是保产能还是去产能?农业与一些过剩行业淘汰产能不同,总体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存在过剩问题,而是弱而不强、脆而不稳的问题;粮食产销并不存在总量上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有多有缺,产不足需仍是主要矛盾。要保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能够及时生产,保障市场供给。

  2、农业供给侧改革重在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症结是资源要素的错配扭曲,病灶在政府和市场关系没处理好,病因在政府调控制度和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必须通过改革来推动结构性调整,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政府支持保护有力的农业发展制度。如收储制度、农业补贴制度、农产品进口调控机制等。

  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让市场导航,让农民把舵,政府主要起护航作用,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但决不能搞强迫命令和瞎指挥。

  3、科技供给是农业供给的核心力量

  科技创新是引发农业供给侧变革优化的催化剂内生力。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推广机制,打通科技成果上山下乡的*后一公里。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制定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才流动政策,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工程,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

  4、集群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方向

  产业集群是深化农村改革的载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助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升级的抓手,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的抓手,建立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的抓手。

  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诸多环节相衔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上下游协作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产业服务功能配套、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群体。

  5、让农产品价格回归市场

  农产品价格是引导生产、调节供求*直接、*管用的杠杆和信号。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增加政策调整弹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

  6、农业补贴由黄箱转为绿箱

  发挥补贴对优化农业供给结构的促进作用,逐步把与产量挂钩的补贴项目转向综合性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推动农业补贴由补流通、补价格转向补生产、补收入、补生态,把适宜调整的补贴由黄箱转为绿箱。

  7、着眼社会需求开发农产品市场

  哪里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机会。不要认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你创造有效供给不足。要让产品适应市场,不能让市场适应产品。市场开拓要标新立异、逆向思维。把握新生代消费力量。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