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花开花谢一春秋,大雪小雪又一年。日前,记者在辽源市东辽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办公室了解到,作为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县之一的东辽县,为了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综合运用国家政策优势、县域资源等优势,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上下功夫,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展示东辽大地风采。
在培育产业体系上下功夫
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核心。东辽县把资源禀赋优势、粮食生产优势、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农业畜牧业产业体系。
突出园区带动。东辽县以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为目标,突出抓好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金州现代农业产业园、东辽县金翼蛋品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大园区建设,形成了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三产互动的板块化发展模式。在园区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7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区,实施面积5.9万亩。今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可达22.42亿斤,新增产量1471.9万公斤。园区通过绿色发展,每年可减少化肥4100吨、减少农药20吨,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三个园区直接吸纳就业2600多人次,带动周边乡就业创业近1.2万人,人均增收800元。
突出特色发展。特色养殖业是东辽县的优势产业。他们出台了《推进养驴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鼓励扶持养驴业发展,做精、做强特色经济。目前,全县黑猪、肉鸽、大雁、貂狐貉、肉驴、松鼠等品种繁多的特色养殖已初具规模。其中,东辽黑猪经产母猪1400头,存栏量达到1.2万头,出栏量1.6万头。泉太亿宣肉鸽养殖基地存栏种鸽达4万只。惠农水貂养殖基地存栏丹麦咖啡貂和美国白貂8600只。全县柞蚕放养1350把,面积6.2万亩,产量2100吨,产值8400万元。东辽柞蚕地理标识保护认证已进入国家申报阶段。特色养殖已成为东辽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传统农业结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2017年东辽全县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万亩,调整比例达到20%以上。他们把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核心区内由东艺集团、鸿绅公馆、景辉等企业及合作社调整籽粒玉米种植面积6.4万亩。调整后的土地分别由入园各企业和合作社种植经营。在核心区外,由秋硕农业种植合作社牵头,与吉林兴农大豆科技公司签约,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种植订单大豆5万亩,这一项目不仅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更给广大农民带来不小的收益。
在完善生产体系上下功夫
棚膜经济发展迅速。东辽县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棚膜经济。他们规划了棚膜经济一圈一带一基地,即围绕辽源市区建设棚膜蔬菜经济圈,围绕四梅铁路和四浑辽长辽开公路建设棚膜产业带,围绕重点乡培育一村一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下发了《加快发展棚膜经济实施方案》,整合资金1000万元,实施棚室奖补政策,大力促进棚膜经济发展。2017年已建设标准棚820亩,简易棚2808亩。全县今年新建规模化园区9个,共建造温室319栋、378亩。大棚636栋、746亩。经济实用棚1200亩,标准棚室已建完615亩。全县种植面积达8.6万亩。
秸秆综合利用有了新突破。东辽县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市场导向、政策扶持,科技推动、试点先行的原则。一方面,在云顶镇率先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以示范区为引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强科技攻关,着力破解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难题;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机械深松、秸秆直接还田、大垄双行等新技术。按照相对集中连片原则,采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作业,对出苗后地表秸秆平均覆盖率不低于30%的进行补贴。还田面积达到1.3万亩。大垄双行达到10万亩。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东辽县一方面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制定了统一资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四个统一战略,把有限资金打捆运作、成片建设。以金州、辽河源镇为重点,整合资金2.3亿元,引进社会资本3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6.93万亩,使农村面貌逐步改善,山、林、水、地得到保护。特别是1000亩高标准农田,由日本水稻专家规划、设计和指导,采用暗渠排放,保证田块之间排水不交叉、灌溉用水不重复使用,具有节约人工管理成本、减少农业自然灾害等卓越性能;另一方面,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近年来,他们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灯杆河灌区现代化改造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引松入辽工程等农田水利工程,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加强。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不断深入。东辽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集成绿色提质增产增效技术推广工作,落实了生物防暝、农田灭鼠、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工作。在培训中,他们精心安排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农村电子商务、质量安全、农业金融、农产品期货等实用知识培训。充分发挥百名农技指导员功能,培训到村到户,重点户带动一般户,形成扇形扩散趋势,*大程度授益于农民。截至目前,共开设培训班246期,投入省、市、县各级各类专家、教授等师资38人,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210人,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一般农民和其他农业从业者1.5万人。
在推进经营体系上下功夫
着力构建经营主体组织化、要素投入集约化、生产过程专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和产品经营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
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为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东辽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交易中心,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服务和保障,并通过奖补办法,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流转土地超过30万亩。其中,仅中德园区一次性流转6.4万亩。
积极推进品牌化发展。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实质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东辽县在坚持走品牌战略的同时,结合实际,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质量为中心,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企业作为龙头,先后打造了中科院东辽生态研究与示范基地、?鹭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吉米飘香绿色水稻种植基地、正旭食用菌基地等,培育出吉米飘香?鹭湖花市咸菜等知名品牌。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110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3户,***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10户,市级龙头企业32户,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积极引进工商与金融资本。东辽县积极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促进金融资本发展农业金融服务产业。实施农村信贷担保,他们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德示范区内,率先开展信贷担保有关工作,以信贷担保方式支持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分散零碎的支农方式,把小钱变成了大钱,从而解决农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大事、难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扶持电商物流业发展。东辽县建成村级服务站52个,引进了文生电子、东峻科技、神州买卖提、开犁、吉林农特等企业。帮助厚德食品、金洲现代农业、明乾绿色禽蛋合作社等企业先后入驻淘宝、一号店、邮乐网、微信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已通过线上平台销售、预售农副产品额达500多万元。他们充分利用邮政、信用联社、联通公司等部门遍布城乡的物流平台资源,大力拓展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空间,构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解决农村物流*后一公里问题。
积极扶持返乡创业。东辽县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年县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他们成立了农民工市民化服务中心,建成52个村级人力资源市场,依托县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对各类创业人员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给予5万至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同时,积极搭建转移就业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三下乡活动,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全县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数达到287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75万元,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了充实保障。其中,云顶镇王景辉先后成立了亿发农机、众旺养牛等5个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吉林省景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3万亩,养牛2000余头、鹅1万余只,带动周边养殖户1000余户、种植户800余户,带动就业2000余人。白泉镇许万才大学毕业后在吉林德大有限公司从事肉鸡养殖工作,返乡后创办了万才养鸡专业合作社。2016年,成立了东辽县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带动了全村贫困户就业30余人。
一年多来,东辽县坚持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引领,在构建三大体系上下功夫,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东辽大地正展示出新时代的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