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为推进马铃薯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科技含量,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枣庄市农机部门结合全市马铃薯生产现状,从解决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瓶颈和关键制约因素入手,积极思考和探索适宜全市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一、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77.7万亩,单产每亩3015公斤,总产234.27万吨。马铃薯种植主要采用垄作,主要有地膜覆盖、双膜拱棚、三膜拱棚和温室大棚4种种植模式。春季一般采用单垄单行和单垄双行,单垄单行垄宽一般在65cm左右,单垄双行垄宽一般在75cm左右。秋季多采用单垄单行,垄宽一般在65cm左右。
全市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小型机械从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的马铃薯生产为主。农户种植马铃薯大多使用田园管理机开沟扶垄,人工栽植,机械扶垄覆膜;收获大多使用小型收获机械(4UF-600马铃薯收获机)配手扶拖拉机来完成。二是以中型机械从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主要以流转土地1000亩以下的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主。此类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马铃薯生产模式主要以中型机械为主。种植机械一次能完成单垄双行马铃薯的开沟、播种、施肥、扶垄、喷药和覆膜等工序,收获机械一次能完成单垄双行马铃薯收获任务。三是以大型机械从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典型是流转土地2000亩的东郭镇其祥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生产模式与内蒙马铃薯生产模式相似,主要由大型马铃薯种植机械(2CMF-4B型马铃薯播种机)和收获机械配1204型拖拉机为主。种植机械能一次完成4垄双行马铃薯的开沟、播种、施肥、扶垄、喷药等工序,收获机械能一次完成2垄双行马铃薯收获任务。
近年来,在农业部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和省农机化创新示范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项目的示范带动下,枣庄市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流转土地,购买先进、适用的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实施马铃薯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助推全市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马铃薯播种机械185台,播种机械化水平13.8;马铃薯收获机械1277台,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42.8。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带来的效益。一是经济效益。机械耕整地较人畜力效率要高40倍,机械开沟、施肥(药)、播种、扶垄、覆膜较人工提高效率80倍。机械化收获较人工收获能够提高效率60倍。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相比平均每亩节约成本200元左右。机械收净率、损失率、破损率大大优于人工收获,每亩可减少漏收破损约25公斤,可增加收入约50元。二是生态效益。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推广,特别是太阳能灭虫灯等植保技术实施,极大减少了农业的面源化学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生态的改善。三是社会效益。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的推广,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为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供了人力资源,为农村科技人员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了全社会的科技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市马铃薯生产的耕整地环节已经实现机械化,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随着机具的逐渐成熟,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种植环节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机械的技术性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有些机型还存在着性能不稳定、质量欠佳的问题。
(二)机械播种与收获发展不协调。在应用过程中,因收获劳动强度大,机械与人工作业效率悬殊大,存在重收轻播的现象。由于人工播种较机械播种的马铃薯种植行距不统一,致使机械收获时出现破薯、漏薯等现象,影响了机具的推广使用。
(三)规模化种植程度低。马铃薯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种植地块小,生产规模小,使机械作业移动性大,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影响了种植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建议
(一)完善和提高机械技术性能。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将应用推广信息反馈生产部门,及时完善改进机具,提高机具质量,完善机具性能,提高机具的适应性、稳定性,增强农民购机用机信心。
(二)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播种收获同步推进。农机推广项目的推进依赖农机农艺配合,在农艺标准等方面做到与机械化配套,播种、收获机械化同步推广,提高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
(三)加大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公司化运作的农机化生产新路子,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设,解决好马铃薯产、购、销一系列问题,提高广大农民主动发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马铃薯种植产业。
(四)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快速发展。从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看,政府扶持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面积实施机械化马铃薯生产,也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要积极出台促进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奖(补)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从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补贴力度,保障参与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的科研单位、推广单位、生产企业以必要的科研试制、推广经费,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实现现代农业的长远目标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