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市场分析
分析我国6月棉花进口量急剧下滑的原因
2013年07月15日 14:31 中商情报网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6月份我国进口棉花26.98万吨,环比下降7.6万吨,同比减少20.6万吨,降幅43.3;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累计进口棉花378.2万吨,同比减少20.笔者就6月份我国对外棉进口量大幅下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除中国外全球市场棉花资源偏紧
  5月份以后,外商、国外出口企业2012年度皮棉供应量持续下降。从中国进口棉种类来看,以美棉、印度棉、澳棉、中亚棉和西非棉为主,但截至6月20日2012/13年度美棉的签约量和装运量已分别占预计可出口总量的101、89,仅剩34.4万吨棉花待运,而买方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印度因国内棉纱出口订单旺盛,对棉花需求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在自身棉花资源偏紧的情况下,棉纺织企业一直呼吁政府限制棉花出口,其出口政策也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棉商、加工企业4月份以后出口意愿下降,而中国保税区大量低品质印度棉滞销也加剧了外商操作的担忧。澳棉虽然6-8月份抵达中国主港的数量较多,但同乌兹别克斯坦棉一样,因价格较高阻挡了销路,特别是在5月中旬后高支纱销量触顶回落的情况下,中国大中型棉纺厂对102美分/磅以上的价格普遍难以消化。
  保税棉出货迟缓,保税区库容紧张
  4月份以来,中国港口保税棉的存储量连续突破30万吨、40万吨甚至一度接近50万吨,近几个月一直是进的多,出的少,特别是短绒含量大、一致性差的印度棉、美棉销售更加困难,部分贸易商甚至一周没有成交,因此外商和部分进口商要求供货方往后推迟装船、交货期,加上4、5月份各港口棉满为患以及印度棉出现内外倒挂的现象,一些合同被外商和进口商取消或转运至东南亚其他国家销售,部分西非棉也直接改港至印尼、越南及马来西亚港。
  进口企业信贷额度被压缩,开信用证遭遇压力
  由于国储棉竞买后可以不用移库直接进行质押贷款,这解决了一些资金流紧张企业的短期压力,因此开LC90天信用证购买外棉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另外5月份以来的钱荒,对很多大型进出口公司影响较大,江浙一些企业信贷额度甚至被削减了50,进口企业四处拆借或找其他公司代开信用证使合同继续执行,有的贸易商直接同外商、供货商协商取消合同。浙江某公司原本6月底前有5000-6000吨印度棉到港,但由于保税棉销售迟缓、企业信贷额度被压缩,只能把合同推到8月份执行。
  进口配额不足限制外棉清关进入国内市场
  4、5月份因2011年度进口棉出库销售数量不大,加上获得进口配额的大中型棉纺厂短期没有采购保税棉的动力,因此配额的发放和使用数量都不高。部分企业关注2013年度的外棉(11月及以后的船期),计划在6、7月份逢低入市下单,并在ICE期货或郑期上做套保,以规避风险。同时6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用棉企业的需求,适度加大了2011年储备外棉的出库销售数量,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使国储外棉颇受青睐,保税棉、船期棉处于竞争劣势。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