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3日讯农业25531双增工程,即实施2000万亩玉米、500万亩水稻、500万亩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到2015年,实现粮食产能达到300亿斤,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玉米、水稻、马铃薯种植面积,采取一系列增产措施,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93.6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125元,留下了新的农业历史记录,但这不是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仍有潜力到达更高的目标。我市现有耕地面积3500万亩,但2010年大豆等低产、低效作物面积较大,仅大豆面积就在1248万亩,种植结构调整还有很大空间;2010年,全市粮食作物平均单产仅有306.1公斤,而我市大多数耕地处于全省的一、二、三积温带上,积温高,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全市境内有嫩江、雅鲁河、乌裕尔河等一江九河等主要河流,共有大小河流174条,过境水量充足,同时地下水也比较丰富,有条件发展更多的水田生产,今年,全市就新增161万亩;农民不断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产高效作物增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外出务工、发展二三产业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在十二五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可实现10以上,到2015年就将达到1万元以上的目标。
实施农业25531双增工程,绝对是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的大手笔,那如何能在这五年的时间中**地完成任务,为全市农业架起高轨,通向腾飞的高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学习农垦先进经验,加强合作共建,以发展水利化、农机化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等是必然的选择。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充分利用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政策,以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为契机,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对高产创建区玉米、水稻、马铃薯种植情况、面积分布、发展潜力以及农机、水利设施机械全面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对重点项目搞好规划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玉米、水稻、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的资金支持。
还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比较效益为核心,以订单农业为抓手,以营销促进生产,通过广泛发动、效益带动、信息引导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特色作物。如在东北部大豆产区的克山、克东、依安、讷河要大面积增加玉米种植,在西部的泰来、龙江、甘南和富裕、梅里斯要增加水稻面积,东部和北部的克山、讷河、甘南要增加马铃薯面积,使我市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农业25531双增工程尤为重要的环节。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就是加快先进农业机械的引进和现代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重点装备先进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实施全程标准化生产,提升机械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更要切实抓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如龙江花园水库、江西灌区立项工作,动力喷灌项目争取,尼尔基下游配套灌区、卫星运河、兴旺、富西、富南灌区的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黑土区治理工程和三大灌区节水改造,花园水库下游灌区、哈大齐工业走廊江西堤防工程、尼尔基直供灌区等星罗棋布的重点工程,都是我市农业腾飞不可或缺的引擎。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是农业发展的硬道理。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示范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尤其是加快大宗农作物优良品种引进步伐,加快普及推广农作物优质专用品种,扩大应用面积,不断完善创新技术集成体系,示范推广玉米、水稻和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高产攻关创新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更是保证25531双增工程顺利实施的硬件。
通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更能为25531双增工程达到既定目标提供更多的保障。合作组织具有桥梁纽带的作用,可以解决好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利益联结问题,达到户企双赢,提升基地生产规模。要加大组建农民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力度,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组织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以农机化为载体,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加快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
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和产业化经营同步,因此,重点围绕我市资源优势,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推进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等办法,集中力量加速培育和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能够引领和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实现主导产业均衡快速发展。而依托我市绿色食品之都大品牌,把实施品牌战略和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紧密结合,通过培育、整合和推介品牌,做大做强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产品,更要立足市场需求,发挥特色产品和原产地优势,不断扩大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营销渠道。
立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可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新领域,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发展特色农业,是一条增收之路,如大力发展杂粮、蔬菜、饲草等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提高特色作物收入比重,还可以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低碳环保农业、观光会展农业,更能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通过坚持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重点品类专业小区、专业大户和专业牧场,也能提高农民畜牧养殖收入比重。在劳务产业发展上我市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优化劳动力布局结构,从抓技能培训入手,面向大城市、新兴产业用工需求,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基地载体,与用工企业联合,搞好新型农民工技能培训,也能提高劳务经济收入比重。而按照市委、市政府抓项目、搞招商,打造绿色食品产业的部署,抓住南方、沿海向北方、内陆产业转移和发展中心村、建设小城镇的契机,围绕9个产业链,我市未来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流通业和服务业,都将是我市农民提高收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