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2004年12月5日,一大早,平原上起着大雾,安徽泗县的农民周明涛早早出了家门,他要到村里的水利工地上出工去,这种工几乎年年农闲时都要摊派下来,但今年,大伙儿的心情都不错,今年增产又增收,大家搞水利都积极了许多。
棉花大掉价,WTO惹的祸?
说到入世,周明涛觉得好像没什么,今年我们里这风调雨顺,小麦卖到7毛4一斤了,去年才5毛多。但是棉花的行情很糟糕,去年3块5毛多,今年就2块多一点,至于为什么价格会跌得这么惨,他不知道。
而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04年1∽9月,中国进口棉花达179万吨,2004年全年的配额不过189.4万吨,配额使用率已经达到94.5%,棉花是配额使用率*高的大宗农产品。
但是,能否因此将棉花的大降价归咎于进口,继而归咎于入世呢?
农业部一位官员表示,这样的因果推论可能太简单。他认为,市场经济,说到底是市场说了算,WTO,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要素。2003年1∽9月,棉花进口了64万吨,当年配额总量为85万吨,配额完成率只有74.7%,由此可见,给了配额用不用,用多少,主要还是得看市场情况。
今年的中国棉花大降价的背后是世界棉花的大降价,国际棉价也从去年的70美分/磅一路下跌,至11月15日,已停留在47.7美分/磅,相当于8686元/吨,价格跌幅达30%之多,从这个角度上讲,加入WTO,关税壁垒的消失,大量的棉花进口确实直接损害了中国棉农的利益,但却间接增加了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竞争力,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中国蔬果畅销及标准的苦恼
与中部省份安徽的农民对WTO没什么感觉相比,东部省份山东的农民就感觉丰富了许多,这种感觉直观而具体。作为临近韩国、日本的省份,WTO令山东农民受益匪浅。大蒜、白菜出口大增,而苹果出口也捷报频传,据烟台市农业局果品工作站的王站长介绍,苹果主要是销往东南亚的。
韩国农水产流通公社(一家政府机构)的高代表作为中国蔬菜和水果的消费者,也从侧面证实了WTO对山东蔬菜出口的积极作用。随着这几年(韩国)经济不景气,大家买菜也就讲究不了那么多了,就像中国人一样,你们买东西,好像也不大讲哪个国家的吧。
中国加入WTO后,也为山东水果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出口量激增,也带来了新问题。王站长现在就为各国标准的杂乱而苦恼。我们工作站要为许多企业做培训,要承担许多出口水果的农药残留物的检测工作,但水果出国,就得符合各国标准,但各国标准又不一样,这方面要耗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像我们这样的工作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真的有危机在等着我们吗?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凤阳的县委书记,许国自称出身农民,几十年来,由于工作关系,他一直在思考农业的问题,他认为,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是双向的,对不同地区,影响也有大小的区别,我们凤阳,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很小,所以,光从现在的数据变化上看,WTO对凤阳的影响并不大。
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WTO的影响虽然比人们预料的要小,但这就像药一样,有的立刻有效果,有的劲在后头,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虽然滞后,但终究要表现出来。许书记的观点,与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副主任韩一军的说法异曲同工。
作为中国赴日内瓦参加多哈农业问题谈判的代表团的成员,韩一军表示,200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此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中国农业将要遭到较大冲击,但入世3年,大家发现,冲击并不大,原先的理论中假设太多,每一种计算模型都是在盲人摸象。
但滞后的作用正在显现出来,我们应当做好适当的思想准备,以前想得太严重是个错,现在如果想得太轻松,也是一样的错。
在所谓后过渡期(2004∽2006年),随着配额的提高乃至取消,中国农业会不会遭到重创,出现危机呢?
一位前中国政府派驻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官员私下里表示,危机还不至于出现。
根据中国入世协议,在后过渡期,我国农产品关税配额数量将达到*高点:小麦963万吨、大米266万吨、玉米720吨、食糖194.5万吨、棉花89.4万吨、羊毛28.7万吨、毛条8万吨,尽管绝对数字在大幅增加,但还应当将做横向的比较,就是要放到中国市场总的存量里比较。
他认为,这些项目中,小麦和玉米的关税配额量占中国国内生产量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10.7%和6%,但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近4年来,中国粮食缺口一直在8%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每月有3天在吃进口粮,我们吃出了危机了吗?
我很担心危机论又是一场舆论的概念运动,危机何在?他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