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技术与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矛盾。近日,在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学术交流暨50周年成果展示活动中,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世煌如此表示。作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大幅增加,但许多成果却不能在生产上应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过去20余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近1.5亿亩,总产量以每年2.9的速率增加,而产量增益却在逐年下降。其中,1996~2005年几乎停滞。20多年来,扩大面积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超过70,而提高单产的贡献率不足30.玉米产量增益率已由上世纪60年代的6.9下降到2010年代的0.9,平均每年只有35公斤/公顷,与美国154公斤/公顷和阿根廷244公斤/公顷差距甚远。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张世煌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选育的玉米品种抗逆性差、不耐密植和不适应机械化作业,无法满足增产需求。
矮秆、早熟和耐密植,是美国玉米增产的成功经验。美国高产杂交种植株高度一般为2.5米左右。在过去50年里,美国玉米带的生产种植密度平均每年每公顷增加1000株,现在已经达到每亩5000株以上,亩产超过600公斤。我国北方的一些玉米品种植株高度超过3米,许多品种的种植密度每亩只有3000株。
而造成品种不适应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玉米育种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过分强调杂种优势,偏向于选育超高产品种,忽视了品种的抗逆性。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学术界把延长生育期作为育种目标与方向。这带来的后果是品种在试验田里表现增产,种到农民地里,既不增产,也不增加效益,难以被农民接受,制约了育种的创新努力。
张世煌认为,延长玉米品种生育期,容易导致产量虚高且品质很差。这是我国自选玉米品种难以与洋种子抗衡、不被农民接受的主要原因。近十几年,我国选育的玉米品种有四五千个,生产种植的只有三四百个,而在推广中站得住脚的只有二三十个。
他认为,推进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在提高单产和增加效益上挖掘潜力。通过一机两改一保障,即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带动品种改良和土壤改良,加强病虫害防控,把产量增益恢复到每年100公斤/公顷以上。
增产的关键技术是,一增四改,即合理密植,改套种为直播、改早收为适当晚收、改粗放施肥为合理配方施肥、改手工作业为全程机械化作业。以此为方向,推进玉米生产技术进步。
商业育种,是我国种子产业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张世煌说,我国玉米育种应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改变过去片面追求超级、强优势、紧凑型、零缺陷、高秆大穗晚熟稀植育种目标的误导,以市场为导向,选育抗逆性强、适应机械化种植、真正受农民欢迎的矮秆、早熟、耐密植和抗倒伏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