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棉花是个费时费工的活,种了棉花基本就耗在家里了,这是棉农的共同感受。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棉花种植效益下降,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棉花种植,选择了外出打工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要改变这种现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数据显示,我国是*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我国棉花面积占种植业的3产值达10 12年我国棉纺织品出口达2625亿美元。虽被冠名为经济作物,但棉花近年来的经济效益堪忧,原因主要卡在了采花上,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成必然。
棉花机械化生产势在必行
我国棉花机械化水平低
棉花种植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我国棉花生产面积基本稳定,主要集中在新疆、黄河及长江流域三个主要产棉区。由于很多历史原因和国家因素,我国的棉花机械化水平很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同时,我国是世界上*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棉花面积占种植业的3产值达10.近10年来,我国棉花面积从8889万亩下降到不足7000万亩,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黄河流域,棉花面积从3864万亩减少至2918万亩,年均减少157万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机械化水平低,用工多且作业环境艰苦。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近8年来,我国棉花每亩利润平均仅为246元,如果除去新疆的大田种植,内地棉花的利润更是每亩不足200元。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棉花生产用工成本逐年增加。据调查,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植棉物化成本(不包括人工)达538元/亩,包括肥料、种子、农药、耙地、机播、地膜、灌溉、拔棉柴等。若是植棉面积大、雇人拾棉花,拾花费平均1.6元/公斤,亩均360元以上。若按亩产籽棉450斤、平均售价8.5元/公斤计算,亩产值1912元,若按农民种自己的土地、自己拾棉花计算,不包括人工费,扣除物化成本538元/亩,亩收益1374元。若按租地、雇人拾棉花计算,亩成本已达1288元,亩收益仅有624元。种粮收益:按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小麦平均亩产1060斤、玉米平均亩产1100斤,小麦平均2.4元/公斤、玉米2.2元/公斤计算,种粮食亩产值2482元。小麦物化成本540元/亩、玉米物化成本520元/亩。亩产值扣除种植成本(不包括人工费)再加上每亩125元的种粮补贴,种粮亩收入1547元。种棉花与种粮食比较,在不计算人工费用的情况下,种棉花每亩少收入173元。种粮食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少。
要想稳定国内棉花面积和产量,就必须提高棉花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特别是采收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国棉花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比较高。在美国,籽棉采摘成本约80元/亩,仅为我国人工采棉成本的1/5~1/16.美国生产50公斤皮棉用工量平均0.5个工日,而我国高达12个左右。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必然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根本出路,采棉机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0的棉花是由机器采摘的,美国、澳大利亚、南美等农业发达国家机械化收获率达100;西班牙、保加利亚和希腊等中等农业发达国家的部分棉花也是由机械采摘;农业欠发达国家阿根廷和巴西等国机采棉技术也发展较快。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2012年机采率仅为8.26且主要集中在新疆棉区,黄淮海棉区机采试点才刚刚开始。2013年深秋在山东滨州、潍坊、德州及河南安阳等地的机械采收试验表明:摘锭式采棉机采净率为87.4~93.3采收效率为7~10亩/小时,含杂率约7.4;指杆式采棉机采净率为86.3~92.5采收效率为6~8亩/小时,含杂率约为10.8.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种植连成了片,已有600万亩左右的机采棉面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棉花种植相对集中,一个种植户植棉面积可达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这有利于推广棉花机械采摘。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在黄淮海地区才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多处于观望状态。二是要选育适合内地气候和机采特点,铃期短、吐絮早而且集中的早熟品种。三是机采棉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不一样,须规模化成片种植,应迅速适应新模式。四是采棉机价格昂贵。目前国内使用的采棉机多是进口机械,每台200万元以上,在没有面积作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不敢购置。五是目前的轧花厂没有与其配套的清杂工序,要加工机采棉就要花钱购置清杂设备。
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内采棉机制造企业根据国内棉花生产特点,不断创新,改进技术工艺;需要从棉花品种、栽培、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机械化同步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统筹布局,规模化种植,农业、农机、供销、农技推广等部门相互配合,提供技术支持;需要政府对购置采棉机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轧花厂清杂设备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扶持。
近几年来由于棉花相对过剩且价格逐渐变为由市场调节,这就对我国的棉花生产提出了一些挑战。要求棉花生产降低种植本钱,进步单位面积的产量,尤其是需要进步棉花机械化的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棉花机械化也是棉花生产的必然趋势,用机器来代替人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将是未来我国棉花生产的必经之路。
棉花机械采摘建议
国家尽快制定和出台促进棉花机械采摘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发放棉花采摘机械设备的补贴,引导农户或农户联合订购棉花采摘设备,鼓励农户实行棉花机械采摘试点。
棉花种子部门研究推广适合新疆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适合棉花采摘的品种。推广籽棉与玲壳连接力小,易分离的棉花品种,同时,推广的棉花品种尽量少,保持棉纤维的一致性,降低棉花种子的退化程度,一个地市不易超过5个棉花品种为易。
农业部门指导棉花种植生产,棉花种植的株距行距要合理,根据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行距在60-80厘米为宜。
农业机械部门加快研制棉花采摘的系列机械,包括采摘机,运输机,踩压机。争取政策支持,满足棉花机械化采摘的需要。
棉花加工企业加大对机摘棉的收购加工进度,对机摘棉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单独存放销售。纺织企业优先采购使用机摘棉,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