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转基因农作物研究要积极推广要谨慎
2014年01月21日 12:07 中商情报网

  转基因食品一直饱受争议,甚至被认为是洪水猛兽,普通民众避之唯恐不及。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接而连三地发生,民众脆弱的神经不断遭受挑战,已成惊弓之鸟;因此,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普遍存在不信任心理,能不食用尽量不食用,有人甚至认为转基因技术逆天。
  对于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农业部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对转基因作物的科研、实验、生产、加工以及经营等方面作出了比较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的以及未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擅自将农业转基因生物投入生产和应用的的处罚细则,前者的*高罚款为5万元,后者为10万元。
  那么,凭借杂交水稻技术每年多解决全世界7000万人吃饭问题,被誉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为何力挺转基因技术呢?
  事实上,有媒体报道称,早在2008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时,袁隆平已承担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而且子承父业的儿子袁定阳也发表过多篇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研究论文。
  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杂交和转基因技术的区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微博)解释称,杂交是两个作物之间自然的一种结合,它是稻米几千年的一种演化,自然的东西经过长年的进化,人已经适应它了。而转基因是把一些有特殊信息的基因提炼出来,放到需要的一些作物中去,人为的改变分子结构,让它产生我们需要的东西。人为的插入一个东西,插入后我们不知道它是不是会产生一些新的对人体有副作用的东西,这就是大家担心的问题。
  对此,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概而论,应用也要分情况,他所进行的技术攻关,是把玉米的基因转到水稻身上,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由于两者都是食品,这样的转基因一点问题都没有。
  袁隆平解释说:转基因技术是目前的尖端技术,我认为转基因及转基因所属的分子技术将是未来发展方向。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听转基因就觉得很可怕。抗虫基因转自毒蛋白基因,虽然小白鼠试验成功,但民众对此有疑问还是正常的,对这样的转基因我们还是要谨慎,要通过完备的试验才能投入市场。而另外有一种基因,它是安全的,我们正在研究将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上,这种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这种基因来自玉米,是安全的。虽然这项技术还没成功,但还是大有可为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听到转基因就害怕,要谨慎对待转基因,而很多转基因还是好的。
  同时,袁隆平表示,他将身体力行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自己也愿意试吃转基因作物。
  从中间派到力挺的转变
  在对待转基因态度问题上,国内存在赞成派和反对派。反对派认为,转基因农产品具有抗病抗虫功能,来自于毒蛋白基因,虫子吃了会死,对人体健康会不会造成影响?赞成派则认为,昆虫的死亡是因为气孔闭塞,跟人的消化道不同。
  袁隆平之前一直自称是中间派,在去年两会上,袁隆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没有实验结果作为根据的前提下,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要慎重,因为人民不是小白鼠。
  这种中间派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袁隆平开始力挺一些完全没有问题的转基因作物。
  有媒体报道称,事实上,袁隆平开始接触转基因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该报道称,1999年,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张启发老师研究分子育种比较早,我原来不大懂,现在也在学转基因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2000年以后,袁隆平成立了转基因应用研究室、分子育种研究室,从全国招聘了数十名高级专业人才。同时把他的儿子袁定阳送到香港中文大学专攻转基因。
  2003年,袁隆平指导博士生开展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导入水稻的研究,将一批外源基因转入水稻。
  2005年,袁隆平对记者说,经过30年的发展,常规育种的浑身解数已经用完,要进一步挖掘水稻产量的潜力,必须在生物基因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指导团队研究人员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外缘基因组导入了杂交水稻亲本品系。
  2007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发表文章,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政府支持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期盼。只要国家放开转基因水稻的限制,具有抗除草剂性能的转基因水稻将大有发展前途。
  2008年,袁隆平承担了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的国家重大专项。
  研究要积极
  推广要谨慎
  既然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那为什么还要在包装上有所不同呢?转基因技术的提倡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解释说,我觉得是因为消费者应当有权作出选择。有必要在包装上实现标准化,但是没有必要在突出位置加以体现。
  近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农业部对转基因问题采取积极、慎重的方针。积极就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尽快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防止受制于人。慎重就是在推广和应用上必须保证安全性。转基因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要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没有时间表。
  对于农业部的上述表态,郑风田指出,转基因技术我国实际上是刚刚开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落后很多,但未来转基因技术确实有很大的潜力,所以中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发。但是在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方面,不少国家还是有很多疑虑,包括欧洲,日本,都是很慎重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也没有必要当急先锋。学生物学的这些人都认为转基因没有任何问题,应该大力推广,但现在国家说要你好好做好研究。另外一方面,市场人士或者普通百姓可能觉得,既然转基因大家有疑虑、有争论,还是慎重一点儿。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应该是顺应民意的一个结果。
  90岁前的心愿:杂交水稻
  大面积亩产突破1000公斤
  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跃升为六大任务之首,粮食安全亦首次被提至国家战略高度。
  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保证口粮绝对安全只能依靠我们自己,而在只占全球7的耕地上,中国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我国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在农业科技方面居功至伟的一位科学家就是袁隆平。
  近日,袁隆平凭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刚刚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距他主持发明的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荣获我国首个特等发明奖已有三十余载。比起个人成败得失,他更关心杂交稻以及超级稻在中国的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国累计推广地两系法杂交水稻4.99亿亩,增产稻谷110.99亿公斤,增收271.93亿元,推广区域遍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为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单单湖南一个省,袁隆平极其科研团队的成果给当地农民带来的增产增收情况就相当可观。据统计,2013年实际推广杂交水稻1496.32万亩,其中早稻推广456.26万亩,平均亩产490.5公斤,每亩增产72.1公斤;中稻(含一季晚稻)推广530.82万亩,平均亩产578.3公斤,每亩增产102.8公斤;晚稻推广面积509.24万亩,平均亩产532公斤,每亩增产67.7公斤。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产量533.25公斤,比全省水稻平均亩产增产79.5公斤。
  现在,袁隆平又着眼于依靠转基因技术,把玉米的部分基因转到水稻上,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亩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袁隆平认为,现在引起公众担忧的主要是抗病抗虫基因,即毒蛋白基因。他表示,其正在研究把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中,那样光合效率可提高30-50,也就能够提高产量。这样的转基因有什么吃不得?玉米不是照样吃。袁隆平反问。我们吃的大豆四分之三来自美国,也是转基因啊!他补充道。
  2014年,湖南杂交水稻工作者将在由袁隆平担任首席专家的专家组指导下,向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目标亩产1000公斤发起冲刺。袁隆平说:我希望在2015年前杂交水稻大面积突破亩产1000公斤!这是我90岁前的心愿!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