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市场分析
农机协会发展需要从多处下功夫
2014年02月09日 10:34 中国农业机械网
  随着农业机械的数量逐渐增多,为保证这些机械优质、高效、低耗运转,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机服务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农机服务协会应运而生,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节本增效、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角色。   农机服务协会应运而生农机服务协会将农机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诸环节联为一体,进行市场化运作,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农机服务协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迎接入世挑战,解决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农民机手自我发展,自主管理的必然选择。   农机作业协会的业务服务范围1.广泛搜集农机作业信息,努力开辟农机作业市场,加强信息引导,规范市场秩序;2.普及农机作业技术知识,交流和推广农机作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会员和广大农民机手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3.开展农机作业咨询工作,为会员、农机手和农民提供农机作业的市场信息、机具选型、收费标准、作业质量等服务;4.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举办各种为农民机手服务的有益活动;5.组建农机作业专业服务队,相互协作,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规模,培育农机服务大户,培植产业化服务群体;6.组织会员和农民机手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实施机械化、规模化连片作业,提高现有农机装备的利用率,千方百计增加会员收入;7.兴办农机作业实体,壮大本会经济实力。   农机服务协会的作用农机作业协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过去单一由集体组织向多样化的农机手自发组织发展,特别是协会组织的跨区机收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节本增效、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机手收入。据调查,联合收割机收获作业时间每亩不超过0.2小时,作业效率比人工收获小麦、水稻均提高100倍以上,比手工收获减少总损失8%.同时,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稻麦节省收获费用,平均每亩作业收费可比人工收获少投入20元。有数据显示,一台联合收割机参加一次跨区作业一般纯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因此,参加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被形象地称为"流动的致富工厂".   二是加快了农作物的收种进度,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三是联结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纽带。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高,是农业综合效益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农机服务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依靠群体力量,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整合,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是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有效拉动农机消费市场,协作农机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向农机主管部门传达农机手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农机手能够获知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政策精神,由此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政府的"购机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农民自筹资金购买联合收割机成为农村一个新的消费热。   五是提高农民协作意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机服务协会为农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以避免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   六是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建立农机服务协会这一举措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促进了农机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节省了大量的投资,改变了以往家家户户办农机的局面,使机具较少的地区也能享受到农机作业的好处,有条件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机化水平。   农机协会发展需要从多处下功夫坚持统筹协调,实现农业机械化快速、高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农机与农艺的关系,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统筹谋划,梯度推进,协调发展。   坚持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节水、节油、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设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安全的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坚持依法促进,推进农业机械化规范、健康发展。全面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体系,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履行政府部门职能,依法行政,规范市场行为,兴农护农,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保障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农机协会工作发展。培育农机服务协会的过程中,仅靠农民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   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协会凝聚力。围绕联合会员、搞好服务、兴机富民的原则,做好服务的同时,针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服务,联合农机监理、推广、培训等部门,设立镇级农机管理服务点,成立大型农机跨区作业指挥中心、农机服务质量投诉中心、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中心,提供农机配件供应、农机修理、农机培训、农机信息、技术咨询等多层次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机化事业发展。   探索新形势下农机协会的模式。根据农机协会章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机协会服务模式发展方向和运行机制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培育和发展农机服务的市场体系,促进会员组织和机构接受市场的检验与竞争,促使服务供给、需求在内容和结构上实现动态均衡和对接,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良性循环和自我发展。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机协会,以产前、产中、产后多种服务为纽带,把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以一种产业为主导,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新的生产格局,以"互惠、互利、相互联动"为原则的利益共同体。   农机服务协会是一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找到了有效的载体和桥梁。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资金短缺、凝聚力不强等问题致使协会运转困难。如何使农机作业协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将成为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