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市场分析
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03月28日 08:38 中国食品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来自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信息显示,2003年2013年,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3万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  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和食品行业紧密相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专业人士分析了当前的机遇。  一是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世纪以来,中央制定的各项三农政策逐步向农产品加工领域覆盖;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支持粮食加工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推进土地、户籍和补贴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为农产品加工业融资、用地、建基地等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四化同步推进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支撑。工业化、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推进了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高端化;城镇化的推进,为企业间分工协作、做大规模、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业平等享受便捷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提供了旺盛的市场需求。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37,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工业、服务业和城镇,加工品消费大幅度上升,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生动力。  五是农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原料供应充足。近年来我国粮食十连增,2013年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比上年增产2.1;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产2.3、0.7、1、4.4,为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六是全社会关心关注氛围日益浓厚,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各地日益重视和出台政策支持,行业指导服务逐步加强,社会力量加大了资源要素投入,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升级需克服内外矛盾  尽管农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值增效、农村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依然大而不强,进一步加快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自身看:一是专用原料缺乏。生产主要以满足鲜食为主,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和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原料混合种养、混合收购、混合加工现象严重,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普遍面临原料品质一致性差、专用原料供应难以保障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加工制成品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初加工水平低。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粮食、马铃薯、水果和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高达7、15 、15 和20%.三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四是结构布局不够合理。目前我国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0万家,规模以下企业数占总量的80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的企业只有4家,超过100亿的只有21家。  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有:一是税赋重融资难。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税负约占销售收入的8,而利润仅为销售收入的35.企业贷款利率一般要在国家基准利率6的基础上再上浮30@,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生产成本上升过快。加工成本上升但产品价格不升,企业利润微薄,有些企业因此而采取偷工减料和降低产品质量的方法维持运行。三是出口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壁垒频繁设立,加上人民币增值,农产品加工业走出去困难和风险增多。四是行业引导能力和公共服务不足。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引导,也缺少健全的信息、技术、市场、融资等公共服务体系。  该专业人士表示,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明确目标和任务,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对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