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农机工业管理红利时代来临
2014年05月06日 12:19 农业机械产业网

  随着中国农机工业和农机化的迅速发展,政策红利、技术红利和成本红利优势的逐渐退潮,中国农机工业的持续发展迈向了管理红利时代。所谓管理红利,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通过管理水平提升而获得的企业效率提升。
  总结过去十几年中国农机工业的高速发展,如果用形象的数字表达,那就是2012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达3382亿元,连续6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我国已成为全球农机制造**大国。之所以能持续10多年高速发展,大致可以总结为3个方面的红利因素,政策红利、技术红利和成本红利。
  管理红利时代来临
  但是,随着中国农机工业和农机化的迅速发展,上述3大红利正在逐步消退。其中,政策红利虽然仍将长期存在,但现在已经开始显现边际效应,有的省区出现补贴指标用不完的情况,而且农户的购机行为越来越理性。可以预期,未来政策红利仍将发挥作用,但不会再有过去10年那种强烈的刺激作用。技术红利也在逐步减弱,以拖拉机传动系统为例,机械式换挡很容易就升级到同步器换挡,但是要升级到动力换挡、无级变速就比较难,我们没有这些技术,自主研发又受限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因此,要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或购买、或合作、或自主研发,都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成本红利基本已经消失,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大大压低了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收入倍增计划,未来10年企业用工成本将有可能会大幅增长。另外,燃油、钢材等原材料价格长期高企,也看不到大幅下降的希望。
  随着政策红利、技术红利和成本红利优势的逐渐退潮,中国农机工业的持续发展将不得不依赖于每一个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的效率提升,以及企业管理的职业化转型。只有当大多数企业主动实施管理职业化转型后,中国农机工业才有可能收获管理红利,实现下一轮可持续的高速发展。管理专家称,要实现管理红利的基本途径有3条,**,企业通过明确战略方向收获管理红利;第二,企业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管控方式收获管理红利;第三,企业通过引入*佳管理实践收获管理红利。
  从管理专业来看,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也有很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无数的讨论和分析,本文仅从农机行业进行分析。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刘振营曾说,中国的企业管理,尤其是农机企业的管理就是家长制,大家长管小家长,*小的家长管员工。以这种现状和水平,要想赶上欧美发达国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管理是中国农机企业的一大短板,之前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技术和资金瓶颈,其实只要管理到位,技术和资金瓶颈完全是可以突破的。
  正是由于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上的差距,使得中国本土农机企业具备管理红利的优势,通过管理水平的上升能带动企业效率、效益的持续增长,推动整个农机行业持续高速增长。
  新时期的发展思路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高元恩名誉会长曾说过,未来一二十年仍将是中国农机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将迎来新的10年,甚至20年高速发展期。但是,中国农机工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才能继续前行。
  当前,中国农机行业已经到了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时候,3大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已经基本完成,应该着手经济作物机械化。国际农机巨头,迪尔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尝试推广其棉花、甘蔗等全程机械化产品。国内各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也已开始进行经济作物机械化装备领域的研究。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还很低,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要有上千种机械。
  在科研方面,中国农机行业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不专心搞科研,而是都在跑项目,呈现出科研项目商品化的趋势,即便是已经研发成功的科研项目能实现产业化的也比较少,未来必须要产学研用相结合。尤其是制造行业涉及到材料、工艺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都是中国的短板,尤其是基础学科更是欠缺。科研项目除基础研究外应该改审批制为奖励制,研发成功新产品或产品有社会效益后国家才给予奖励。
  近两年,国内农机企业在装备制造等硬件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像中国一拖、常发集团等一大批企业都进行了大量的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很多企业也因此尝到了甜头,生产制造的零部件在标准化、互换性方面取得突破,在售后维修服务中直接换件就能立刻解决问题。以环保发动机为例,现在本土企业试制几台发动机没问题,但是大批量生产后就无法保障质量,而且核心的电控技术依然要靠进口。电控技术是节能减排的关键,通过电控系统可以实现节约燃油、降低排放的目的,但是,目前国内企业涉足电控领域的还很少,有个别企业生产了样机产品,距离批量化生产还有很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本土企业跟外资企业相比,既有技术实力的差距,也有管理水平的不足,必须要尽快实现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
  应该说,中国农机工业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突破目前的产业层次,进入高端市场,进入高端产业层级。首先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目前,我们还可以购买到一些国外技术,但这条路走不长。必须建立一套自主研发体系,补足自主创新这堂课,使自己在技术上真正强大起来。其次是提升商业模式。中国企业制造能力很强,但利润非常薄。应该从销售产品向销售服务转变,提供一整套能让农民用户发家致富、增加农业产出的系列化装备、模式和服务,商业模式的转变,利润空间会大大提升。再次是品牌建设。中国的农机企业善于价格战,利润很容易被消耗掉。但是要长期生存和发展,惟一的办法是品牌建设。
  此外,企业的战略问题和决策体制建设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战略问题不仅仅是要制定一个战略规划,而是企业发展必须有战略方向和战略的意识。我们很多农机企业,今年产值达到100亿元,明年的目标就是要达到150亿元甚至更高。跨越式发展对农机企业来讲是不科学的,做企业要踏踏实实,要有长远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意识。有的企业不愿意受战略和规划的约束,总是希望在市场上抓机会,放手一搏。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对大企业非常不利,因为大企业一定要靠战略去导向,大企业一定不能单靠抓市场机会去发展。如果今天抓一个,明天抓一个,几年之后大企业的定位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就都不清楚了。
  中国农机工业面临的*大问题依然是产业升级,如何从低技术、低利润中脱颖而出值得每个企业家和行业人士思考。技术、产品质量、品牌、网络、服务,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项出现短腿都可能会拖累企业发展,改变这一系统的途径就是提升管理水平,我们认为中国农机工业的管理红利拉动发展期已经到来。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