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市场分析
国产玉米料不会像大豆那样重蹈覆辙
2014年05月17日 12:13 农业机械产业网

  近日,有外媒据USDA相关报告称,作为目前全球*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将在2017年超过当前排在第三位的韩国,并将在2019年超过当前排在第二位的墨西哥,将在202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大的玉米进口国,并称中国成为全球*大的玉米进口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笔者对此产生质疑的同时,不禁想起中国作为全球*大的大豆进口国,在过去十几年中从净出口国彻底变为一个大豆净进口国,而玉米的进口是否又会将此历史重演?
  国产豆丧失国际市场定价权
  大豆原产于我国,我国种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大约在19世纪后期欧美各国才从我国传去栽培大豆的技术,并于上世纪30年代遍及世界各国。目前我国大豆的产地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及西北等地。
  由于1995、1996年我国大豆连续两年减产,国内供给不足,需求却保持旺盛态势,大豆价格居高不下。
  为此,国家及时调整大豆进出口政策,增加进口,减少出口。一些合资企业拥有独立的进出口专营权,中国大豆走上对外开放之旅。1996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并持续至今。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四大粮商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当年美国对我国出口576.2万吨,占当年我国进口总量的41,大豆进口量接近国产大豆年产量,进口大豆榨油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45.
  2003~2004年,受低温、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国内大豆供不应求,大豆进口量首次超过国内产量,创下历年来的进口2074万吨之*。
  2004年在我国进口大豆量翻番的同时,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纷纷倒闭、停产,并被外资**兼并。在美国大豆上市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CBOT大豆期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导致大量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而此后的豆价骤降,国内压榨企业亏损500~600元/吨,国内压榨企业70停产,大量企业倒闭,一些大型企业也元气大伤,国内出现大豆危机。
  2007年3082万吨的大豆进口量为2000年的1.95倍、1996年的10倍,达到全球进口量的1/2.因为无法主导市场,剧烈震荡的行情令国内大豆产业屡次受到冲击,直到2008年进口依存度首次突破70,国内压榨企业纷纷陷入停产或被兼并的泥沼。
  由于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成本低,而且20以上的出油率令进口豆颇具优势,2010年全国97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中,外资控制的企业占66以上,外资的进口大豆加工能力占80,而且当年5478.6万吨的大豆进口量甚至进入中国的大豆主产区市场,国产大豆在与进口大豆的多年交锋中彻底败下阵来。
  当前,国内年度大豆总消费量接近8000万吨,而国内总产量仅为1300万吨左右,2013年国内进口大豆总量达6340.46万吨。海关*新数据显示,2014年3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62.3万吨,环比增32.53,同比增20.35;一季度我国大豆进口1534.6万吨,亦较去年同期上涨33.18.
  虽然近期我国大豆进口市场因连续违约事件发生了不小的震荡,但进口总量上升趋势未减。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已成为我国大豆加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作为全球*大的大豆进口国,其企业却不能参与国际定价,只能在CBOT从事期货交易,被动接受CBOT设定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定价权。
  玉米产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中国玉米网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玉米总产量20440万吨,总需求17770万吨,包含进出口数据在内,2013/2014年度料有28224.53万吨的总供给,致使3170万吨的年度剩余。
  中国玉米产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据海关*新发布的进口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玉米进口量为117.8793万吨,同比提高14.67.其中,从美国进口玉米85.9561万吨,同比下降16.13;从乌克兰进口19.3487万吨,从泰国进口11.2436万吨,从老挝进口8481吨,从保加利亚进口4093吨。
  但从去年11月转基因玉米退运事件以来,中国玉米的进口量持续下滑,3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为4.8131万吨,远低于2月份的47.9758万吨,环比降89.97,同比降79.7.其中,进口泰国玉米3.45万吨,进口美国玉米1.1942万吨,进口保加利亚玉米684吨,进口乌克兰玉米543吨,进口俄罗斯玉米366吨。鉴于一季度国内饲料养殖行情的深度亏损,加之截至4月20日东北临储收购总量达6782万吨,中国国内玉米大库存现状,致使本年度进口玉米步伐或持续放缓。
  2004年中国玉米进口总量仅314吨,2005年已达3970吨,此后除2007年进口总量有所下滑外,均保持倍数增长,并于2010年突破百万吨关口,2012年全年玉米进口总量高达520.7万吨,是2004年的1.66万倍。当然,近年国内玉米的饲料、工业等消费也呈快速上涨势头,年度玉米进口总量始终维持在3以内水平,整体占比变动幅度不大。同时,由于耕作技术进步及国家相关农业和土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农户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国内玉米的产量,2013/2014年度国内玉米总产量已从2008/2009年度的1.62亿吨提升至2.044亿吨,增幅达26.
  目前,包含国际谷物理事会和美国农业部等机构普遍预测,本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将达到500万吨,远高于上年的270万吨,但相对于中国国内17770万吨的总需求量来说,仅占2.8.
  虽然有部分国外农业研究机构认为,伴随中国未来肉类需求攀升及家畜饲料消耗量的增加,预期到2023/2024年度中国将提高猪肉、家禽肉及牛肉的产出,较2012年水平增加30左右,未来10年中国玉米进口量将增至约1600万吨,到2023/2024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有望达到2200万吨,同时强调正是由于肉类需求的激增,令中国有必要确保玉米、大豆、蛋白粉及谷物麸壳等进口。
  作为国有粮食企业的中粮集团在控股了市值13亿美元的荷兰粮食贸易商Nidera后,又斥资10亿~20亿美元介入来宝集团农产品贸易业务,并设法直接从全球农户手中采购,以减少其对ADM、邦吉、嘉吉及路易达孚等四大粮商的依赖程度。但进口玉米整体2.8的国内需求占比,影响仍非常有限。
  总之,长期来看,在中国玉米消费需求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进口玉米整体将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中国作为买家的地位将不断提升,角色也会越发举足轻重。但在中国现有供需格局下做颠覆性改变的难度较大,因为除饲用外,玉米所涉及的其他产业链相当广泛:玉米籽粒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出多种产品;玉米秸秆和穗轴可以培养生产食用菌,穗轴还可以生产糠醛,苞叶可编织提篮、地毯、坐毯等手工艺品;玉米可作为主要的粮食来源,伴随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形成了特制玉米粉和胚粉、膨化食品、玉米片、甜玉米、玉米啤酒、面条等种类多样的玉米食品。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