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滕州市地处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总人口168万,其中农业人口117万,是山东省人口*多的县级市。滕州农业基础条件好,平畴沃野、林茂粮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近年来,滕州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强镇兴村富民工程,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提升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水平。2010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突破了四个大关: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33.92亿元,增长14.3;财政总收入突破70亿元,达到71.12亿元,增长28.8;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达到30.1亿元,增长32.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206.36亿元,增长2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630元、8107元,分别增长12.6、18.8.滕州在全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列第13位,被评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
一、突出结构调整,着力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近年来,滕州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粮油、蔬菜、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特色化发展之路。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中国有机果菜生产示范市。
1、突出抓好粮食生产
坚持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扶持政策,强化种粮关键技术的应用,加快标准良田建设,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实现稳产高产。2010年,粮食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94.2万吨和543.5公斤。连续四年承担了农业部、省农业厅粮食高产创建项目,被列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培植马铃薯、绿萝卜、毛芋头、酥梨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中西部优质粮油、北部精细蔬菜、东部名优林果三大优势产业带。每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95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成为全国种植面积*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产区。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滕州)马铃薯节,滕州马铃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被评为首届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指定用品、东方航空专用食品。
3、加快发展畜牧业和高效生态渔业
以盈泰集团、东启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行企业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截至目前,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690处,肉鸡产业被评为全省农业十大产业集群,肉兔加工销售量居国内前列,春藤生猪养殖场被列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以创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为契机,加大标准化生态鱼塘开发建设力度,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5万亩,其中标准化生态鱼塘面积达到2.4万亩。
4、发展壮大现代高效林果花卉产业
认真实施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建设项目和苹果标准园创建项目,加快推进果树有机栽培园、观光采摘园、新品种示范园三园建设,培植了大樱桃、核桃、花椒、酥梨等名优林果,各类林果面积达到18.1万亩。充分发挥董村花卉大世界和颜楼花卉市场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花卉产业,举办花卉文化节,加大品种交流和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花卉繁育、生产、销售基地。全市花卉种苗面积发展到1.5万亩,龙泉街道被评为中国花卉产业之乡。
5、培植发展特色经济专业村
坚持因村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积极引导帮助镇、村依托优势条件,发展特色农业、一村一品、外出务工等,形成了一批如刘村酥梨、滨湖蛋制品、北杨楼加工等**地方特色的经济专业村。
二、突出龙头带动,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滕州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跳出农业看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的发展,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围绕畜牧、蔬菜、粮油、林果等优势主导产业,坚持大中小项目一齐抓,加工、储藏、保鲜一齐上,大力培植发展各类加工项目。市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821家,其中***龙头企业1家,省级10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4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盈泰集团、东启公司为龙头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恒仁工贸、大宗生物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以恒裕食品、海风冠都、泰兴源食品为龙头的蔬菜加工产业集群,种养加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2、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设立发展引导基金,不断完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展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技术指导、产品流通、加工储运、质量标准与认证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等专业合作组织,共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社462家。积极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共发展农村经纪人6738人,带动农民20万人,为农民增收近5亿元。农村经纪人活动范围已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领域,成为搞活农村流通的一支生力军。
3、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产品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共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个、面积70万亩,小麦、玉米、马铃薯各2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考核验收,界河镇有机马铃薯基地被评为山东省十大高效生态科普示范基地。引导开展农业品牌创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5个、有机食品认证7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到126个。滕州马铃薯、滕州大白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界河马铃薯、龙阳绿萝卜、滨湖禽蛋制品、东郭莲青山牌黄瓜、柴胡店刘村酥梨等农产品,成功与法国家乐福、北京物美等国内外知名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大力推广无土栽培、大棚覆盖、嫁接换种、节水灌溉等高新技术,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率和科技贡献率。注重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来滕培训指导,累计推广实用技术43项,推广应用面积达40万亩。
4、繁荣发展农产品市场
多方筹措资金,新建改建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市场发展到168处,建成了以滕州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为依托,季节性临时批发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恒温库100余座,用于农产品贮藏保鲜增值;农产品中介运销组织发展迅速,从业人员2万余人,形成了市场 运销队伍 基地的发展格局。全市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已上升到80以上。
三、突出基础建设,着力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滕州市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向农村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大项目争引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生态能源、农综开发等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平台。
1、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围绕提高农业和农村综合防洪抗旱能力,先后对城河、新薛河、北沙河、界河等40余公里堤防实施了治理,治理段防洪标准由原不足五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同时,新建河道梯形拦蓄橡胶坝工程6处,一次性增加调蓄水量380余万立方米,对解决沿岸农田灌溉水源、改善沿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2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12亿元完成了马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使水库的防洪标准由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投资1.6亿元完成了湖东堤滕州段治理,使13公里湖东大堤防洪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对于保障我市沿湖人民群众防洪安全、经济持续发展和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深远重要的意义。同时,积极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马河水库与荆河联网、户主水库除险加固、北部山区节水灌溉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力构筑了旱涝无忧的保障体系。
2、着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抓住国家世行三期项目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的机遇,大力开展农业节水灌溉,全面实施了水库、机井、沿湖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全市已相继建成各类防渗渠道182公里,铺设地下输水管道1375公里,累计发展管灌、滴灌、喷灌等各类农田高效节水面积60万亩,每年可节水8600余万立方米、节电约660万度。认真组织实施大坞、龙阳、界河、姜屯等镇的土地治理项目、马河水库库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和春藤公司优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新建、鲁西黄牛养殖示范基地扩建等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改造治理中低产田10万亩。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累计整理复垦土地10.5万亩,连续1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3、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
坚持以建设全国一流的农机化示范区为目标,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实施国家现代农机装备项目,小麦、玉米种收机械化率达到100;加快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林果、畜牧、水产等产业的机械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8,被评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同时,抓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维护升级滕州农业信息网,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发展专家远程视频服务终端150个,实现了农民与专家的远程视频交流,滕州被评为中国农村信息化**地区。
4、着力加强生态建设
围绕建设生态滕州、森林滕州的目标,在北部依托莲青山、龙山,打造山山相连的生态链条,形成了城区的天然生态屏障;在城区继续推进荆河、小清河两岸生态休闲长廊建设,形成人字形河流架构,打造了河河相连的生态链条;在南部依托荆河、微山湖,打造河湖相连的生态链条,形成了纵贯东西36公里的绿色生态休闲长廊。目前,全市共发展高标准农田林网95.4万亩、道路林带800公里、水系林带300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33.
四、突出三化同步,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滕州市始终注重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带动作用,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辐射作用,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