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比较研究新疆和中亚五国,我们不能不谈到农业。 如果说,汉族和维吾尔族是优秀的农耕民族,乌兹别克族和哈特隆塔吉克族也同样传统悠久,现存的农业古迹同样令人赞叹。老苏联注重工业,农业机械化尤其适应地广人稀的中亚。其是*大成就,便是把号称马背上民族哈萨克人的故乡,变成了世界著名粮仓。不仅如此,中亚五国的食品工业还发展得很早,又有苏联大市场的强劲拉动。早在赫鲁晓夫时代,老苏联就开始对农业实行补贴,此后越来越多。所以一直到90年代之前,中亚五斯坦的农业远比新疆发达。更何况文革浩劫中,新疆从粮食净调出省区,沦为粮食净调入省区,更使中亚五国农业对新疆的优势达到顶点。新疆的厄运一直到改革开放,推行适合汉维两族农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告结束。而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双方对比的,却是苏联解体。 解体之后中亚农业发生了四大历史性的变化:一是失去了统一的全苏大市场,直接打击了农业的产业龙头食品加工工业;二是打破老苏联时代的专业分工,各国为了粮食安全,纷纷调减经济作物的种植,调高粮食种植,自然要牺牲农业效率;三是结束集体化,改行私有化,缩小的农业经营规模,从前的大型农业机械难以适应;四是失去了联盟中央的农业补贴,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下降。 哈萨克19世纪后半叶才开始发展农业,但在老苏联时代经过多年垦殖,已成名粮仓。苏联解体后,一方面国家财政困难,无力继续补贴,价格改革后农业更加不利,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畜牧产业同样下滑;而另一方面全苏大市场被15国分割,出口就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农产品和食品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它几国。乌兹别克斯坦是农业文明古国,长期按全苏专业分工生产棉花,由哈萨克、俄罗斯和乌克兰供应粮食。独立后出于粮食安全,大幅度调减棉花种植面积,调高粮食种植面积,极大地丧失了世界产棉大国的比较优势。 土库曼斯坦凭借丰厚的石油美金,反乌兹别克斯坦之道而行之,一方面继续发展棉花、增加出口创汇,另方面加强粮食生产。只因起点低,又缺少食品加工工业,农业仍无太大发展。 吉尔吉斯斯坦除其它问题外,*大瓶颈是拖拉机供应不足,不得不求助白俄罗斯等国,但21世纪动乱频频,无力支付。殃及农业。 塔吉克斯坦农业集中在面积仅占全国7的哈特隆州,优质棉花单产全苏*高,但苏联解体后粮食严重短缺,被迫减棉种粮,而因前10年内战频仍,后10年政局依旧不稳,农业仍无根本好转。 与中亚五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新疆的农业,20年来突飞猛进,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大量占领国际市场。新疆土地面积l66万平方公里,折合24.95亿亩,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已利用土地是:农地8806.44万亩,占比3.53;林地7476万亩,占比2.96,牧地88839.04万亩,占比35.60;待用地6833.9l万亩,占比2.74;沙漠、砾漠、戈壁、盐漠、裸盐等和短期内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l3.7万万亩,占54.93,水域7522.ll万亩,占3.0l;冰川积雪4526.5万亩,占l.8l。农林牧用地合计l05l2l.48万亩,占全疆土地面积的42.l3,是全国土地利用率*低的省区。农地中,耕地面积为4623.78万亩,占比农地52.50,占比土地总面l.86,是我国垦殖率*低的省区。将来新疆农地是否能有根本性的突破,取决于水资源的供应。 我国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8,集中分布在西北,以新疆为*大。新疆属于典型的无灌溉即无农业的内陆干旱区,农业用水总量为778亿m3,占到总用水量的90;亩均灌溉定额约800m3,高出华北地区1倍。再加上保证绿州防护林建设等也需要大量消耗水。据有关专家研究,全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相当高,约占到地表水资源量的55,但净利用水量只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8,说明仍有潜力可挖。如推行节水灌溉,近期内仍可将平均灌溉定额从800m3/亩降到600m3/亩,仅此一项即可增加1/4,即20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 早在十五时期,新疆就形成了南疆棉花林果、北疆粮食畜牧的区域化布局。棉花生产布局为稳定面积,提高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以高产优质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粮食生产布局为粮食区内平衡同,自给有余;特色林果生产布局重点,放在南环塔里木地区,目标为100万公顷,要求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畜牧业生产布局,重点建设3个畜牧业产业带:一是牛奶产业带,二是优质牛、羊肉产业带,三是细羊毛产业带,均散布全疆各地。 其中,*令我们海南人感到震撼的,是林果产业化建设。早在2004年,新疆就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培育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各种类型的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多达120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多家,当时加工处理能力约为130万吨,实际加工能力60万吨左右。以杏酱为重点的果酱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出口产品。据2009年修订再版的《新疆维吾尔自然区概况》记载,近年来新建设的八大产业是:1、哈密大枣产业;2、鄯善、伽师甜瓜产业;3、库尔勒香梨产业;4、和田石榴产业;5、和田、喀什薄皮核桃产业;6、吐鲁番、阿图什、新和葡萄产业;7南纬喀什等地的巴旦木产业;8、库车、英吉沙杏产业。 已经建成的果蔬加工工业,*有说服力的是番茄产业。新疆从1984年起大规模种植工业番茄,21世纪启动红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番茄加工工业。到了2004年,全区生产番茄制品已达60万吨,是1985年的105倍,实现产值18.4亿元,占全国番茄制品总产量的92。出口34万吨,创汇额达1.76亿美元,占全国番茄制品出口总额的88。番茄酱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出口创汇**大产品,成为亚洲地区*大的番茄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产品占欧洲市场份额的70,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番茄制品生产国。 我在上月评论《上半年亮点仍是农业》中,极力主张在海南发展热带农产品加工工业。因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使整个亚洲的热带农业连成一体,谁能抢占农产品加工工业这个战略制高点,谁就能主导整个亚洲热带农业,谁就是亚洲热带农业之王。有网友要求我举出具体事实为例,没有想到新疆此行,就让我得到了*好的例证,还有整个中亚地区20年的农业兴衰为参照,说服力应当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