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省。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积极落实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转变方式,强化措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农机化发展既存在机遇也面临着矛盾和问题,如何破解农机化发展难点,成为吉林省今后工作的重要议题。 改变农机装备结构与布局失衡状况。目前吉林省农机在分布上,存在着粮食作物生产机械装备数量增长迅速,园艺特产、设施农业、牧业养殖等机械装备相对滞后。在区域布局上,中西部平原地区发展快,东部半山区、山区发展缓慢。在农机产业发展上,省内农机生产企业规模小,分散,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生产能力薄弱,有效供给不足,没有形成农机生产、流通、研发和农机应用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产业优势。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与合理布局是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的关键。十二五必须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和调整布局,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现代先进农业机械购置使用,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和水稻栽植、水稻收获、玉米收获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加快淘汰老旧、半化和人工手动机械。加快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农机流通产业园区建设。吉林不仅是粮食主产省,还是新兴的牧业大省和高效特产品基地,各业综合发展,各区域协调推进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十二五要围绕人参、园艺、畜牧、设施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畜产品资源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 突破薄弱环节的制约。2010年吉林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1%,但机收水平仅为22.7%,玉米机收仅为16.5%。提高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和薄弱点就是在玉米收获环节上。玉米收获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多、农时紧张,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对玉米机收需求非常强烈。目前玉米机械收获技术研发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适合吉林省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模式的关键技术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玉米收获机械已经进入吉林省农业生产并崭露头角,具备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条件。十二五要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进一步破解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关键技术,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促进农业生产、农业经营转变,着力解决制约农机化综合水平全面提升的主要问题。 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与农艺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作物品种、种植方式、栽培管理、机械作业等多个环节,多年来,吉林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农机与农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不健全,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在应用方面没有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农机推广系统中缺乏农艺专业人才,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这些都已成为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限制因素。 打破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局面。目前吉林省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基本建立,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管理体制不顺,缺少资金投入,设施条件匮乏,服务手段落后。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机化加快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履行政府职责的必然要求。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培训、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质量体系建设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各级农机部门要抓住机遇,争取在机构队伍建设上有实质性地改善和提升,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建设资金投入,增强服务能力,以满足农机化发展和农民群众的需求。 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吉林省现有农机户90多万户,农机原值19万元以下的占95%,规模小,作业单一或仅满足家庭生产自用,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