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目前,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创历史新高,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在高起点上实现十一连丰,为全年粮食生产创出好的开局。 在粮食生产已经取得十连增的基础上,今年的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有着怎样的意义?粮食连年丰收有哪些原因?未来,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哪些深层问题和挑战?探寻这些粮食问题的脉络,思索其中的启示,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无农不稳,无粮不安:定海神针的不凡意义 麦子都割完了,现在产量已经到手了,今年比去年每亩增产60斤左右。盛夏季节,山东省临邑县种粮大户魏德东在电话那头十分激动,有了好收成,心里着实很踏实。 和魏德东有着同样感受的农民还有很多。目前,11个小麦主产区夏粮都呈增产形势。 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向记者算了一笔丰收账:面积是产量的基础,今年夏粮播种面积增加,预计夏粮面积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亩。根据专家实地调查,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两增一减,即亩穗数、千粒重增加,穗粒数略减。这样算下来,预计夏粮亩产提高3公斤以上。 对于魏德东来说,粮食丰收意味着家里的口粮和收入有了保证。对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粮食丰收的意义却更加深远。 无农不稳,无粮不安。在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粮食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定海神针的作用再次凸显。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夏粮再次获得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开了个好头,也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夏粮丰收让我们在百价之基的粮食市场价格方面吃下一颗定心丸。 粮食两年丰收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不仅为中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据统计,2000-2012年间,全球谷物产量增加4.3亿吨,其中中国增产1.34亿吨,贡献率达31%。 夏粮再次获得丰收,表明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性和正确性。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立足国内,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韩长赋说。 从政策创新到科技创新:十一连丰的中国经验 低沉轰鸣声响彻麦田,在无线电遥控指挥下,外形酷似飞碟的多旋桨无人直升机满载药液从田间空地徐徐升起,精确地完成一系列升降、前进、转弯、悬停、喷洒药液等动作这是今年河南小麦一喷三防作业中的一个场景,这样的高科技手段,在我国很多粮食主产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韩长赋分析指出,夏粮能在十连增的高起点上取得十一连丰主要缘于三个到位和一个利好,那就是政策支持、技术指导、防灾减灾到位,同时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光温水匹配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 十一连丰再次让世人看到政策支持对稳粮的首要作用。2004年以来,我国着力健全和完善强农惠农与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坚决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和95的粮食自给率底线。 李国祥分析说,去年10月,国家及早公布了小麦*低收购价,中央财政专项安排39.1亿元,支持冬小麦一喷三防、病虫防控、抗旱保墒保苗等春耕生产。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市场粮价走弱的情况下,国家还提高小麦*低收购价,释放的信号非常强烈,对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 十一连丰也让世人对科技力量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更加信服。我们不仅培育和推广了一大批适合于农田的丰产优质品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还研究出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对新品种进行良种良法配套。从政策创新到科技创新,这都彰显了国家重农抓粮一系列举措的累积效应。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说。 从国内条件到国际制约:粮食安全的多重挑战 粮食生产形势向好,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已经高枕无忧,是不是就可以放松粮食生产问题?夏粮获得丰收后,这一疑问再次摆在人们面前。 对此,李国祥指出,越是在粮食生产形势好的时候越容易放松粮食生产。当前,一些人认为粮食已经很多,只在口头上重视粮食生产,农村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加剧,必须提高警惕,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不能松。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包括谷物和大豆在内的全年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粮食进口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一年,进口谷物约1500万吨,比2012年增加100万吨左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的粮食是否还能继续实现增产,保障粮食的绝对安全,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面临很大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说,一方面资源环境已绷得很紧,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另一方面,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与进口粮食的竞争能力不断下降。 专家指出,2020年,中国人口预计将增至14.5亿,2033年达到15亿左右的峰值。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众多的中国对粮食将有更大的需求。即使是手中有粮的情况下,仍要做到未雨绸缪。 中国的粮食问题是长期性的。粮食安全问题不是一时的,当前的安全并不能代表长久的安全。未来,我们仍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李国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