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市场分析
中国农机市场步入理性发展阶段
2011年10月31日 11:19 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国农机市场连续多年保持稳健的发展趋势,用户购机需求不断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传统的产品价格、质量、服务主导向质量、品牌、技术主导演变。这预示着农机市场已经进入理性发展阶段。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在惠农政策支撑下,预计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市场销量将达到150万台、50万台。今年市场各月走势规律与2010年基本相似,估计四季度销量走势会略低于2010年四季度。
  农机市场稳健发展多方受益
  农机市场在惠农政策拉动下,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健的发展趋势,真正实现了多方受益、稳步发展的好局面。购机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75亿元,8年翻了近9番,覆盖所有农牧渔业生产急需的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帮助农民不断增收。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运营,到2010年实现了我国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双双连续七连增的好局面。去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销31万余台,成为世界*大的拖拉机制造大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能够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14大类3000多种农机产品,成为世界上农业装备的生产大国,产品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我国农业生产需要,产品市场满足度达90%。同时产品出口到20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五大格局构筑行业特色
  目前,中国农机市场有五大格局构筑了独特的行业特色,成为市场稳健发展的动力。一是品牌格局。目前,拖拉机行业处在**集团的国机集团、雷沃重工、约翰迪尔、东风农机四家企业,收获机械行业福田雷沃占据了国内主要市场份额。其他二三线品牌的之间的竞争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由于拖拉机、收获机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充分,品牌众多,在产能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份额逐渐向优势品牌和品质、技术类产品聚集,呈现出明显的产业聚集征兆。二是区域市场格局。河南、山东、河北等冬麦区成为我国两驱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收获机械的主要市场。黑龙江和新疆代表着我国大型农机具的发展方向。纵观全国各地市场,地区、农艺、种植习惯和耕作田地差异明显,对不同机型的产品需求各异,形成较为独特的市场竞争格局。三是产品结构格局。就产品结构而言,1~8月份,拖拉机行业30~50马力产品销量占据中拖市场的63.8;90~130马力产品销量占据大拖销量的56%。联合收获机行业方面,冬麦区3.5公斤联合收获机逐渐代替2.5公斤机型,喂入量达4公斤的机型也得到用户认可;东北区域喂入量4公斤以上、割幅3.2米以上的大型水稻收割机深受用户喜爱。由于补贴倾向于玉米收获环节,未来一段时期玉米专用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的趋势。四是技术调整格局。高效节能、低碳排放、安全环保及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将成为引领未来农机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农业装备将向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拖拉机技术升级主要在大功率动力换挡和中小功率静液压传动方面,配套农机具向复合型、节能环保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多功能大型麦稻联合收获机、玉米收获机械和多种经济作物收获机械产品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五是用户需求格局。购机群体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1~50岁,其次是40岁以下,机手学历和资历逐步提高。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