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农机行业收获机械发展潜力巨大
2014年08月20日 08:39 中国创新网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机化水平特别是机收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我国农机市场面临的环境也正发生深刻变化。
  不仅如此,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的农机行业特别是收获机械行业竞争激烈。品质和品牌竞争的时代正式来临,处于调整期的收获机械行业开始重新思考技术升级。
  过不了技术升级这个槛就将被淘汰。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一语道出行业的瓶颈。他认为,我国收获机械行业应增强忧患意识,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此背景下,中国农机工业协会8月4日在山东潍坊组织召开了中国收获机械技术升级研讨会,行业领导及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专家共同就国内收获机械技术升级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行业不断壮大
  收获机械是农机产品中十分典型且重要的产品,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一直高度重视。高元恩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我国收获机械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引进原苏联的机型开始在国内生产。尽管现在看来那是非常落后的机型,但在当时很有市场。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收获机械开始了自主创新的萌芽。代表产品有东方红-54悬挂式小麦水稻联合收割机以及经久不衰的新疆-2等机型。这些产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机械化生产的问题,还为我国收获机械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加大技术引进的力度。与包括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等在内的世界知名收获机械企业合作,开阔了国内收获机械行业的眼界。
  自1993年以来,小型收割机、背负式玉米果穗收割机、喂入量6kg/s以上纵轴流收割机、自走式玉米果穗收割机、履带式纵轴流水稻机等产品相继问世。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收获机械产业体系。
  高元恩认为,不断壮大的收获机械行业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不仅企业数量迅速增多,产业链也渐趋成熟,包括液压件、发动机等在内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形成,产业能力大大提高。二是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很多厂家广泛购进先进的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提升。
  收获机械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小麦收获机、玉米收获机等很多机型是国内自主研发制造的。高元恩感慨道:我国收获机械保有量从曾经的7万台到如今的150万台是多么大的飞跃。
  行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04年,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包括收获机械在内的农机市场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上涨行情,期间虽有回落,但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一大批知名企业发展迅速。如福田雷沃、湖州星光、天津勇猛等分别在小麦收获机、水稻收获机以及玉米收获机等主流产品领域各领风骚。有的企业在几种产品市场上均有不错的表现,有的还创造了发展的传奇。
  在本土品牌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资品牌在中国赚得也是盆满钵满。
  以日本久保田公司为例,其长期主导中国水稻收割机市场,尽管今年初其数款产品被农业部暂停补贴资格至今没有恢复,但久保田通过一系列的促销方式抢占市场,依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而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也通过其位于黑龙江的工厂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玉米收割机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
  差距并未缩小
  高元恩提醒道,我国收获机械行业应在市场较好的时候未雨绸缪,特别是要对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保持警醒。
  首先是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比如究竟该如何真正实现收割机的多功能。再比如世界先进的联合收割机都已成为一个信息中枢,能够自动实现故障反馈并自动进行调整。信息技术运用得已非常普遍。
  这一观点得到了爱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理李迎军的认同。他告诉记者,国外收获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与创新,可谓异彩纷呈,其技术现状主要体现在大型化、通用化、智能化、信息化几个方面,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李迎军说,随着以精准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国外大马力收割机的技术发展趋势仍将沿着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持续地向纵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装备间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其次是关键基础部件水平不高。无论是发动机还是驱动桥等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很多所谓的创新机型也只是在老机型上做细微的变化,产品趋同跟不上市场变化。
  再其次是制造与管理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行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有百余家收获机械企业,行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价格竞争逐渐成为惯用手段。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行业必将发生大的变革。
  *后是产业链还不完善。高元恩指出,尽管收获机械发展很快,但干燥、储存等后处理机具无法满足需求。而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机会所在。
  记者了解到,随着农机行业调整期的正式到来,收获机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凸显。令人担心的是,本土品牌将在激烈竞争中居于不利地位。水稻收割机、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等重点产品几乎被日系的久保田、洋马以及美系的几大巨头垄断,留给国内企业的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小。
  未来大有可为
  高元恩认为,尽管行业发展面临不少问题,但还是存在着快速持续发展的可能。
  从行业地位看,收获机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收获机械作用将更加凸显,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从市场需求看,收获机械市场正由快速增长的市场向稳定的更新需求转变。更新需求是比较稳定的。按照每年10的更新数量计算,一年就有约15万台市场需求。高元恩说。
  从产品品种看,我国收获机械行业产品品种相对单一,在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领域的机具相对缺乏,这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认为,我国农机市场需求正发生重大转移,突出表现在农机使用者已从单一农户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拓展。我国农机需求向大型化、复式作业方向发展,多功能、高效率等正成为收获机械的关键词。
  正如高元恩所说,关键基础部件水平不高是制约收获机械产品升级的主要矛盾,国内收获机械水平的提高,零部件企业责无旁贷。为此,今年6月,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副秘书长宁学贵率领30多位农机零部件龙头企业负责人到美国进行考察和业务交流。这是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首次组织零部件企业出国考察和交流。
  代表团先后考察了凯斯纽荷兰拖拉机工厂和变速箱工厂、约翰迪尔拖拉机制造工厂和收获机工厂。还考察了约翰迪尔供应商,以及约翰迪尔公司为之服务的一个农场和约翰迪尔公司的一家4S服务店进行交流和学习。
  跨国公司产品制造过程数字化、自动化水平高;高端制造设备应用广泛,人机工程合理;制造环境清洁无污染;关键零部件自制,企业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宁学贵分享考察体会。
  在宁学贵看来,企业先进性表现在先进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产品忠诚的用户、先进的制造技术、优秀的供应链、完善的售后服务等五个方面。他认为,企业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迎接大数据时代;加快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收入要增大;提升零部件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使用优良的装备提高制造一致性。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农业装备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乐刚则表示,大型化是规模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功能、高效率是客户对综合效益的必然要求,纵轴流技术将成为我国大型收获机械的主流技术。而机具的驾乘安全性、舒适性,操纵和维护的方便性,工况自适应的自动控制技术、远程服务信息技术等是人机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为此,福田雷沃正加快制造技术升级。该公司投入3.6亿元重点完成大型收获机械涂装车间建设、大型收获机械装配车间建设、收获机械试车场建设等;在加工、焊接、涂装、装配等方面投资5200万元,确保产品制造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还投入6000万元引入90余套自动化设备,重点研究制造自动化、检测自动化、物流自动化,提高效率及质量保证能力。
  据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制造一部部长杨彦杰介绍,久保田致力于构筑谁都能正确作业的体制。该公司通过员工技能提升、准确作业保证、现场管理目视化等多种举措提高作业品质,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