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市场分析
马铃薯机械化发展解析
2011年12月12日 13:01 农业机械产业网

  武城县现辖7镇1个街道办事处,189个村居社区,总面积748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属黄河冲击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海拔高度在30.522米之间,坡降为1/6000.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变徙流经我县,再加上卫运河冲积,造成全县地势周围高中间低,逐形成着名的恩县洼。全县呈高、坡、洼相间的微地貌类型,其中高地占44.37,坡地占24.34,洼地占31.28.正是由于独特的自然及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为马铃薯的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县马铃薯生产一直占有一定的规模,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一、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现状
  武城县农业机械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大力发展,目前农业机械的总动力已经达到65万kw,各种大中小型农业机械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全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土豆种植面积也从2009年的几百亩,发展到今天的10000多亩。县农机部门借力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大力宣传推广土豆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扶持引导豆民引进土豆播种机、扶土机、土豆打秧机、土豆收获机、旋耕机等多种机械,对土豆种植全程进行机械化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土豆收获机的效能,提高生产率,确保安全,武城县农机技术人员在土豆收获的关键时期,一直驻守在生产**线为豆民们传授各类农机具生产技术,给农机手讲解收获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收获机调整、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既发挥了普及技术的作用,又起到了宣传推动的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如:武城镇前马村土豆示范园,在县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探讨和研究基础之上探索出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种植的一条全程机械化种植土豆的新路子。今年,仅前马村本村种植面积就达到3000余亩,6月16日,经过初步预测,每亩土豆种植亩株数在4500株左右,单株产量在(0.82)斤不等,亩产土豆平均可达到6500斤以上,除去承包土地费等各项费用,每亩土豆可创造净生产价值25005500元不等。土豆种植机械化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土豆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播种、施肥、铺膜、田间管理、收获等整个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和收获:种植用土豆播种机、种植之后用扶土机进行扶垄、田间管理过程中用喷灌机开展浇水施肥作业、收货时用土豆收获机进行收获,机械化收获20个人工不到10天的时间就可收获完毕,而传统的收货方式20个人工40天也完不成,与传统工艺相比,土豆机械化生产可实现亩节省人工3-5个,工效可提高近20倍左右,亩增收节支可达到150元左右,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经费支出。
  二、马铃薯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机具性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大多机型存在着性能不太稳定,制造质量欠佳的问题,特别是振动式收获机,给驾驶员提供的工作条件极差,造成驾驶员容易疲劳,有的机型焊接不过关,作业中常有开焊发生。
  2、机械播种与收获发展不协调。在应用过程中,因收获劳动强度大,机械与人工作业效率悬殊大,容易引起人们重视,造成重收轻播,致使机械收获人畜播种的马铃薯,由于种植行距的不规范,出现破薯、漏等现象。
  3、配套工艺存在规范性欠佳问题。一是种薯切块由人工操作,大小不一致,小则造成播种勺播种双块或多块现象,大则出现种箱架空造成漏播;二是收获前杀秧不彻底,造成收获机缠绕、雍堵。及时杀秧还可使薯皮坚硬,减轻收获损伤,提高机器分离质量。
  4、种植模式制约机械化作业。一家一户的种植,马铃薯种植地块小,生产规模小,使机械作业移动性大,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和采用程度,影响了种植的经济效益。有的是间作套种,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