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虽然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后被权威检测结果和业内专家否定,但由于之前草莓残留乙草胺超标致癌的报道流传甚广,已经迅速导致多个草莓主产区草莓滞销,价格大幅下降,种植户和经营户损失严重。
多个主产区销售迅速走冷,价格跌大半
辽宁东港市农经局局长刘作仁介绍,东港全市种植草莓16.8万亩,是全国种植草莓面积*大的县;全市20万人从事草莓相关行业,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草莓**县。5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东港市椅圈镇李家店村的联胜草莓合作社,看到仅有四五人正在分拣包装收购来的草莓。而4月26日,还有十几个人干活。
合作社理事长王晓东告诉记者,该合作社草莓直供沈阳一家大型连锁超市,4月26日之前,一天供货六七千斤,现在也就供应两千来斤,不到1/3。中间刚曝出乙草胺风波时,还让我们停了三天供应。按照原来协议,五一期间每天应该供应1.5万斤左右,这个五一基本停止了。
销量的急剧下降,带来价格的大幅走低。4月26日之前,这个合作社收购的大棚九九草莓,价格一直稳定在7.58元之间,乙草胺风波后,经过一些网站渲染,收购价直接掉到了2元钱一斤,现在才恢复到3元至3.5元。
据统计,目前东港每天草莓产量1800吨。东港市农经局对90个定点草莓种植户的调查显示,4月25日26日,正常的市场批发价为每公斤14元,而受报道影响,平均批发价格骤然下降为每公斤46元。草莓种植户遭受巨额损失。
经销户也损失严重。王晓东介绍,超市进不去的三天,只好拉到批发市场;有七八千斤草莓卖不掉,保鲜期又非常短,只好倒掉。
辽阳市、辽中县等辽宁草莓主产区,原本红火的草莓销售也迅速走冷,价格不到原来1/3。刘作仁说,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致癌报道出来后,各地对草莓的恐慌迅速传导到主产区。4月27日以后连续几天,北京、哈尔滨、深圳等传统的大市场、大超市纷纷停止购买草莓。这几天市场重新允许进入,价格才有所反弹。
消费者恐慌难消,当季草莓烂在地里恐致后期损失
我们种草莓从没有用过除草剂,怎么可能含乙草胺致癌呢?东港市龙王庙村一蒋姓村民说。
农户无奈的另一面,是消费者止不住的恐慌。尽管多地表示未检出乙草胺,众多消费者却纷纷坚持哪怕没有致癌农残也不会买了。
山东省烟台市绿食草莓研究所所长刘景亮告诉记者,当地此时正是产量*大的盛果期,80的草莓都是成熟果,如果不能及时采摘,第二天就会烂掉,还可能引发灰霉病,殃及其他草莓。现在,受负面新闻影响,粗略估计已有1/3的草莓烂在地里。今年烟台产区的草莓种植户几乎必亏无疑。刘景亮说。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多个草莓产区。四川省双流县是全国*大的冬草莓基地,该县农村发展局办事员、中国草莓协会常务理事干大木告诉记者,受报道影响,当地观光采摘草莓的客户这几天减少了2/3以上,以前采摘价是一斤3040元,现在跌到一二十元。草莓已开始烂在地里,预计后期总损失在每亩300斤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草莓种植监管较严,不存在卖的不吃,吃的不卖
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张运涛博士认为,总体上看,草莓的安全生产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监管体系。
辽宁东港市草莓研究所副所长姜兆彤说,每年市政府都会在春秋两季重点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培训。他们有专门的草莓农药售卖柜台,草莓农户购买病虫防治药剂需要登记,执法大队也经常进行抽检;草莓还建有可追溯系统。很多人说农民对农产品都是卖的不吃,吃的不卖,但东港草莓农户都是在地里摘了草莓直接吃。
干大木也觉得双流当地对草莓生产的监管严格:植保站会对农药使用进行技术指导;执法大队对农药购进售出进行台账检查;种植业主需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并有田间档案记录;此外还有质量检测部门的定期检查等。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协会会长夏世祥说,每年他们都会对种植户进行35次安全化生产培训,对草莓也形成了县级有农产品安全监测站、乡镇有监测室、生产基地有监测点的三级监测网络。
采访中,草莓种植户和基层农业管理部门负责人纷纷建议,主流媒体应该加大对各地检测的草莓质量结果的报道力度,一些前期进行报道的媒体应该积极澄清解释,挽回公众误解。现在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特别关心,媒体在报道相关负面事件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不能一竿子打倒一片,更不能轻率地播出,这太伤害农民的心了。张运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