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安徽省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山区农机化在全省农机化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然而,相对北部平原地区农机化发展来看,南部山区农机化进展较慢,已成为制约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省坚持在不放松粮油生产机械化的前提下,以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绿色环保,全面推进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促进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3年以来,全省进一步加大山区农机化推进力度,山区农机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在山区各级政府及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安徽实际、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山区农机化发展道路。安徽省副省长梁卫国认为,加快山区农机化发展任重道远,山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推动山区农机化发展,提升全省农机化水平,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安徽省农机局局长刘绍太建议,山区各级政府应加大山区农机化发展投入,并把山区农机化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建议农业、财政、林业、科技等部门从涉农资金中切块支持山区全程全面机械化生产。
4月2930日,安徽省政府在黄山市组织召开山区农机化发展座谈会。与会人员先后前往徽州区潜口镇唐模山生态茶园、富溪乡长坞茶叶加工集群和谢裕大茶叶加工基地、山区农业机械演示展示现场,参观茶园机械化植保、修剪、采摘等作业现场演示,观摩大中小型茶叶加工现场,观看高扬程植保机械、割灌机械、毛竹初加工机械、板栗剥蒲及采收机械等山区农业生产、加工机械的演示、展示。会议着重分析了山区农机化面临的形势,及应该强力推进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大力推进山区特色农机化
安徽省农机局
近年来,安徽省农机化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农机化发展正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由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全程机械化向包括山特产品、经济作物在内的全面机械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但是,受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影响,安徽省平原和山区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山区特色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较低,已成为农机化发展中的短板。
2013年以来,安徽省进一步加大山区农机化推进力度,出台了《安徽省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指导意见》,规划实施了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势特色农产品薄弱环节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山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四大工程,并选择10个县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试验示范,大力推广茶叶、山核桃、板栗、毛竹、高山蔬菜等种植、管理、采收和初加工机械化技术。目前已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安徽实际、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山区农机化发展道路。截至2014年底,全省山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达到27.3万台。其中茶叶初加工机械保有量达到20.7万台居全国第3位;茶叶修剪机保有量6.9万台,居全国第2位;茶叶采摘机0.5万台,居全国第5位。山区果茶桑机械化水平达23。茶叶初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修剪、施肥、植保等茶园管理机械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安徽省从多方面着手推进山区农机化发展。一是围绕山区特点,大力推广中小型、节能环保绿色农机装备与技术。二是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以茶叶加工为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并开始从小型成套设备向大型加工流水线发展。仅黄山市就有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90余条,名优茶机制率达到95以上。此外,山核桃的脱蒲、清选、分级、干燥、保鲜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也达到90以上。三是围绕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全省山区从事特色产品生产的合作社近三分之一是由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办,或被作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目前,已逐步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联市场的发展格局。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安徽省财政厅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财政、农机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资金、加大投入、突出重点、严格管理,使山区农机化水平有了新提升。
一是统筹资金,加大山区农机化支持力度。支持山区农机化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涉及购机补贴、农机化专项、茶产业、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10年来累计投入山区县农机化发展各类资金达20多亿元,对促进山区农机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未来县要切实发挥资金整合的主体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支持山区农机化发展的资金,突出支持重点。
二是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县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购机补贴资金为例,近年来分配给山区县的资金量,与平原粮食主产县比,相对比较少。但即便如此,部分县在年终结算时仍然有大量资金结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山区自然地理环境所限,大型农机具无法实现规模作业,导致农户购机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是适应山区作业需求的农机具研发、推广力度不够。对此,相关部门既要鼓励支持农机企业研发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又要进一步创新政策,在中央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简政放权,允许山区县将部分符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农业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加大补助推广力度。
三是突出重点,支持关键行业和环节机械化。山区是安徽省水稻和特色农业的重要产区。各地要在大力整合资金和政策的基础上,瞄准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如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茶叶、林木、毛竹等山区优势产业机械化,努力在水稻育插秧、茶叶采摘、林木采伐等环节机械化上实现新突破。要注重推进产研对接,加大新机具研发和推广力度,注重抓好试点与示范,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依托,引导山区农机化稳步高效发展。
引进多种林业机械
安徽省林业厅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标志是生产装备的机械化。林业机械在营林、采种、采伐等各个生产环节都有很大的需求和应用空间。但当前安徽省林机化程度还很低,与发达国家达到60以上的林机化程度相比,差距巨大,特别是山区和丘陵林业生产中,适用机械十分缺乏,大量的林业生产仍依赖原始的手工劳作,严重制约了林业科技化生产水平。
近年来,国有、民营林业经营主体推广引进多种林业机械,在机械整地、人造板机械加工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营林和森林保护方面机械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全省林业生产实际情况看,田间管理、种植施肥、林地清理、苗木培育、采伐、集运、森防等使用的机械较多,主要包括:造林整地机具、播种施肥机具(旋耕播种机、施肥播种机)、抚育机具、起苗载苗机具、采种机具、病虫害防治机具、森林防火机具和采伐机具;加工机械主要是山核桃脱壳机、板栗剥苞机和油茶脱壳机等。
加快安徽省林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林机化的水平和程度是林业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和重要标志,是当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推广林机化是应对劳动成本快速上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林业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的必然要求,关系到民生福祉;三是林机化应用可以迅速有效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效率,促进资源增长和优质林产品供给。所以,加快林机化发展具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具有可行性、紧迫性,林机产业和林机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加强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
安庆市人民政府
安庆市土地面积1.54万平方公里,山区占35.7。茶园41万亩,年产茶1万吨。蚕桑16万亩,年产蚕茧7000吨。目前,全市拥有茶叶加工机械1万台套,机械化加工水平达95,茶园管理机械1.2万台,保鲜储藏设备560台,林果业机械植保面积37.5万亩,机械修剪面积19.5万亩。机械采收产量1万吨,机械田间转运产量4.7万吨。年用于山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2000多万元,补贴各类山区农机具4000多台。
为推进山区农机化发展,安庆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行政推动。市政府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安排5000万资金支持五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同时要求各县按1:4比例配套。设立市级茶叶机械采摘示范片,每个示范片奖励10万元。对列入省、部级山区农业机械化的示范点,每县按20万元、30万元予以奖励,对新建和改扩建并且生产设备投资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标准化、清洁化茶叶加工厂,每个奖励10万元。对山区当年认定为***、省级、市级农机示范合作社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
二是加强示范推广。围绕茶叶生产的中耕、植保、修剪、采摘、加工、保鲜储藏,茭白、板栗、猕猴桃、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保鲜、储运、精深加工农机化技术的应用积极选点示范,将试验成熟的技术和机具展示推介给农户。年举办山区农机化技术培训班26次,培训农机手2000多人。60多名农机技术人员对口联系140多个规模种植大户。
三是扶持农机工业。目前全市山区农机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1家,有121个农机产品进入省、部农机补贴目录,获得专利63项。绿峰公司高效低耗茶叶清洁化自动加工装备项目和同发公司的基于热风与红外的箱炉一体式全自动茶叶烘干机项目获2014年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长城机械有限公司新产品全自动连续式清洁化条形绿茶加工成套设备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丰源茶机成功进入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
因地制宜发展农机化
黄山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黄山市立足市情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机化发展。山特产品加工机械由小单机、小成套向清洁化、自动化流水线发展,茶叶、菊花等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机具达13.9万台,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流水线从无到有,达到90余条,名优茶机制率达95以上;菊花烘制、山核桃加工等山特产品初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
近几年,黄山市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合力。成立了市级农机化发展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从不同方面助力农机化发展。市、县两级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000万元,用于茶产业发展,歙县在茶叶加工流水线补助上达到30。黟县等区县在粮油生产机械方面,采取叠加补贴,单机*高奖补达到60,补贴范围涵盖粮油生产全过程。
二是强化科技推广,加快应用普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