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分析
2012年02月04日 16:20 慧聪机械工业网

  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将近30的大豆和将近40的棉花依靠进口)。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变化影响,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将长期面临严峻挑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发展现代农业,要发展现代农业,则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推动农业机械的发展,国家制定和出台了许多政策。2004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同时,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0亿元,实施范围也扩大到2,600多个县,覆盖了全国2/3以上的农业县,2009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大幅增加到130亿元。同时,国家实行农机减免税长效政策,对农机制造业实行倾斜的税收政策,增值税由17调整为13;国家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也将发展农业机械作为重点振兴的十六个领域之一。
  (3)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我国农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同比增长8.0。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和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阶段,成为农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4)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将加大对农机产品的需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使用机械技术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2005年我国第二产业劳动力结构中,农民工比例已高达57.6,在第三产业中农民工的比例也高达52。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主力军。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开始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短缺。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低文化特征明显。在我国农村人口中,小于35岁的青壮劳力60~80已进城务工或自行经商创业,形成精兵强将去创业,年轻力壮去打工,老弱妇孺搞农业的局面。农业用工成本大幅攀升,农民利用机器替代人、畜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需求日趋强烈,成为农机化发
  展的内生源动力,未来各类农机作业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
  (5)适度规模的土地集约化经营客观上将加速农业机械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
  目前我国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仅为7亩,在各种生产资料特别是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粮食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的背景下,户均种粮净收益不足2000元。通过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成了必然趋势,这为发展农机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6)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将不断扩大。
  未来我国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避免由于农民外出务工而产生的土地撂荒现象。我国未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将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机化发展。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