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21.3亿斤,比2014年增产89.4亿斤,增长3.3%。夏粮生产经受了局部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的生物灾害、多变的市场环境的重重考验,再获丰收,实属不易。
政策激励 种粮意愿稳定
高基数、高成本是今年夏粮生产面临的难题。粮食产量基础在面积,种不种、种多少取决于农民的选择。在种粮成本刚性增加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一系列扶持政策成为破解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矛盾的钥匙。
冬小麦占夏粮的比重超过九成。在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看来,国家对小麦的扶持有3项激励效应。一是,小麦良种补贴实现全国全覆盖,起保面积的作用。二是,小麦*低收购价逐年提高,起保收益的作用。三是,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补助政策,起保单产的作用。
回溯夏粮从种到收的过程,一系列重大政策功不可没。5.5亿元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利于遏制病虫暴发危害;7亿元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水平;20亿元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补助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纵向包含了产前、产中和产后,横向覆盖了不同产区、不同作物的各方面,实现了从零散支持到系统全面支持的跨越。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如此评价。
随着耕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农业新增补贴和奖补政策也逐渐向其倾斜。今年,财政部、农业部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把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来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如果说新型主体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器,主产区则是粮食安全当之无愧的生力军。目前,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激发主产区积极性。数据显示,800个产粮大县,数量不到全国行政县总数的30%,粮食产量却接近全国的70%。河南滑县是全国小麦生产**县。该县整合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规划建设了50万亩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采用大型自走式农机,对示范方进行浇水、施肥、植保等统一作业。
经营创新 激活单产潜力
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赵广才说,在三大谷物中,小麦的种植效益*低。近几年,每亩纯收益在100多元,比玉米低100元左右,比水稻低接近200元。尽管国家*低收购价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价格上涨速度仍低于成本上涨。在小麦种植比较效益较低的情况下,只有依靠经营体系创新,才能实现产能提升。数据显示,今年夏粮单产比去年提高2.9%,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率为87.7%。
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到合作社的适度规模化,单产提升显而易见。合作社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周边6个村,村民将土地交给我们全程代管。合作社包揽了全部农活,作业面积达1.3万余亩,连片作业10台机器两天就能收获完毕。外出务工的农民不再担心自家的收成,亩产比之前还高。河北省冀州市永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史占江说。
市场化服务主体能解决一家一户的农民不好办的事情。山东省齐河县今年对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进行飞防作业,农户与齐力新农业服务公司签订了承包防治合同。1架直升机8个人,7天内完成20万亩小麦的一喷三防。齐力公司总经理纪乐光说,小麦生长后期易受干热风、倒伏等影响,一喷三防是确保小麦单产的有效措施,但一家一户面积小,农民自己做起来不划算。
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以往小规模经营的关键。在黄淮海主产区,农机承担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低损收获、产后烘干等主要生产任务。典型地区经验显示,在同等生产条件下,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的综合增产能力为每亩60斤左右。据统计,目前小麦生产环节9成以上的农活是由农机代替人工完成的。
绿色增产 控肥控药控水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迫切需要改变过去那种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农业部今年大力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更加注重物理技术优先、信息技术优先,通过试验示范控肥、控药、控水等减量化技术模式,探寻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麦生产期需水量大,而我国小麦主产区却严重缺水。农业节水,不只是个成本问题,更关系资源的可持续。村里试验了100多亩立体匀播种植新模式,只浇一遍水,小麦能增收1成以上。节水小麦效果挺好!河北省深州市前营村村民曹建斌说,普通品种一季要浇三四次水,节水小麦只要浇一次,一亩地能节省110多元。
绿色防控更受农民欢迎。山东省创新生物防控方式,在麦田间隔种植蓖麻,作为七星瓢虫的寄主,待麦田蚜虫群体增加后收割蓖麻,瓢虫转而捕食蚜虫,实现以瓢治蚜,减少农药用量。数据显示,在农业部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区,一般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至30%,不仅没有影响防治效果,而且亩增产8%以上、节本增效150元以上。
减少化肥使用,既要推广有机肥,也要提高化肥利用率。江苏省通过财政补贴、以奖代补等措施,鼓励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能力。该省启东市惠萍镇农民蔡汉忠种植10多亩小麦,使用商品有机肥后,每亩减少化肥用量13.6斤、节本增效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