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产粮大县农机合作社解农民之忧
2015年07月20日 18:05 人民政协报

  层层麦浪,阵阵麦香,6月中旬,山东省平原县三夏大忙正酣。作为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表彰的产粮大县,今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比去年净增2.8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超过去年的538公斤,夏粮13连增已成定局。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许多农村一样,平原县农村也遇到农业兼业化、人口老龄化问题。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哪些挑战?三夏时节,笔者走进生产一线进行调查。

  土地流转种粮大户规模经营,亩纯收入达2100元

  6月11日中午,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西杨村村民杨忠豹站在麦田里,搓着麦穗高兴地说:种麦之前用深松机深松过土地,今年一亩地至少能打1200斤。

  西杨村358口人、687亩耕地,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成了庄稼地里的顶梁柱。人均不到两亩地,土地零散,种地基本上是为了解决口粮,挣不到多少钱。

  5年前,村支书杨春安找到村民邵成军、杨忠豹等4人商量,打算一起承包全村的耕地。经全体村民大会同意,全村土地全部流转到了这5人手里。其中,杨忠豹承包了170亩。

  近几年,老杨麦季种的是供龙头企业加工食品用的特种麦,秋季订单种植生产特种淀粉的黏玉米,价格都比市场价格高1毛钱。今年每亩小麦能净赚1200元左右;玉米这几年亩产1000斤,能净赚900元。两季下来一亩地纯收入2100元,170亩能挣35万元左右。

  在平原县,像杨忠豹这样种粮面积超过100亩的大户共有90户。照理说,老杨35万元的年收入该知足了,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明年他还想再承包两三千亩地。杨忠豹说:原来的土地就像布条一样,一块一块非常零碎,大型农机干活不方便、没效率。现在把地集中起来,从播种到收获,各类农机具一应俱全,种地真的轻松得很。

  原来,大户之所以敢承包经营这么多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机械大显身手。西杨村里有个大院,停放着十几台大中型农机。杨春安走进去,像将军检阅士兵似的看着这些大家伙。2011年8月,由杨春安挑头,吸收全村35台农机入股,129户村民入社,注册成立了宏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眼下,我们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600余万元,各类农机设备103台套,土地托管服务面积2100亩,订单作业面积3.8万余亩,全年服务农户3000余户,社员平均每年纯收入1.5万元,年经营收入达340多万元,合作社还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理事长杨春安说。

  土地入托合作社吸引四成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

  西杨村村民杨忠雷走出家门,带领30名村民到平原县承包装修工程,做起小老板,年收入30多万元,他手下的工人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年收入30多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只有传统的模式改变了,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杨忠雷介绍说。在该村,半数以上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今年收麦我们准备不让儿子儿媳回家了,趁着这段时间多挣些钱,麦收作业我们放心交给了农机合作社,让我们老两口收麦不愁,儿子放心平原县桃园街道寇坊社区西杨村村民杨文军说。

  杨文军老人今年家里种了5亩小麦,往年在收获季节,他和老伴忙不过来,总是要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和儿媳打电话叫回来抢收抢种,有事忙不过来还得雇人。如今农机合作社搞的这个代耕、代种、代收一条龙服务真是好,收、种一次完成。今年我和村里的农机合作社签订订单作业合同后,地里的活我们老两口就不用操心了。谈起农机合作社的好处,他欣慰地说了起来。

  前曹镇崔寨村是个有2000口人、3500亩粮田的大村,同时也是个外出人口多的空心村,全村800多人在外创业、务工。村支书崔古船说,不少外出村民把耕地一包了事,村里的粮食品质和产量逐年下滑。原因在哪里?人手少、管理跟不上。

  今年初,村里组建了崔寨粮食种植专业托管合作社,有了田保姆。年底统一算账,合作社发给社员一个活期存折,折上体现粮食种植、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支出费用,以及*后售粮所产生的效益。崔古船说,到明年全村将有2000亩耕地入托。

  通过农田托管服务,一方面解除了广大拆迁群众种地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完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实现打工收入和土地收入双丰收。另一方面,实行大型农机作业和土地连片经营,全面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益,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设施利用率,降低了机械使用、水电设施投入和劳动力用工等生产成本。

  前曹镇党委书记邹日亮说,崔寨村的那一套是从本镇益农土地托管合作社那里学来的,益农是山东省**家。他们创新推出菜单式、承租式、全程托管式等多种服务方式供农户灵活选择。5年多时间,已签订托管合同2400份,托管土地4万多亩。

  益农土地托管合作社理事长辛吉合算了一笔账:传统一家一户耕种,一季小麦加一季玉米每亩成本要1000元左右,如果农户把耕地全程托管,每亩地每年能少投入200多元;单项托管,每项农活每亩地大约少花5元钱,费用省就省在了规模经营上。

  平原县农业局局长赵英勇介绍,这样的托管合作社全县已有4家,托管面积6万亩;还有509家粮食专业合作社,流转经营近2万亩耕地,两者相加,占全县82万亩耕地的近一成。截至目前,全县经工商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44家,入社社员达到538户,从业人员2836人;固定资产1.3亿元,农机总值2.8亿元。拥有***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加速器。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平原县农机合作组织在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服务规模化不高;二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欠缺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三是经营发展存在盲目性,合作组织内部合力不强;四是管理协调力度不够,常出现多个组织争饭吃、多台机手争活干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领导重视。建议各级领导要提高农机合作组织新时期产生和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推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要政策扶持。对购买大型机械实施联合作业的,要加大扶持力度;在税收政策上应免征各种税费;农机作业用油和零配件供应要优先保证,优先补贴;支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机库、维修网点用地要优先给予保证。

  三要信息扶持。对目前已发展起来的农机合作组织,要及时准确地提供作业市场信息,根据季节要求和农业生产实际,作业项目应实行信息共享,统一安排,保证农机合作组织有序进入农机作业市场,不断提高作业效益。

  四要加大技术支持。各级农机部门应把人才培养提到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要位置,着重培养好带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人纳入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发挥好他们的骨干作用。

  五要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建议各级财政实施财政贴息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安排专项贷款数额,动员鼓励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农机社会化服务,动员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服务实体以入股形式投入,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