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机插效率高种稻很需要 水稻种植中,*繁重、*费人手的环节就是插秧。由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农田主要依靠老人耕种,可以说,插秧机械化*为紧迫。 据测算,步进式和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效率,分别是人工栽插的11.5倍和30倍。湖北省蕲春县农机局局长胡敏告诉记者,机器插秧不仅轻松高效,而且能保证每亩秧苗16000穴,手插一般只有12000穴。据专家测算,水稻机械化插秧和常规人工栽插比,每亩综合节本30元,增产5%以上。 我们*头疼的就是请人插秧,每人每天150元,还要管饭,另外,60岁以下的人基本上去外地打工了,很难请到插秧的人。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留城寺村种粮大户王天道说。 标准难统一稻秧难上机 水稻机插率偏低,首要原因在于农民单干多,稻秧难上机。水稻机插需要标准化育秧,但农民目前主要还是一家一户下种,标准难统一,不适合机器插秧。 记者日前采访南方三省春播,发现一个好现象:种田大户几乎无一例外采用插秧机。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王厚云流转了4000多亩田,买了几十台农机,下种、插秧、收割全程机械化,每年种田纯利润200万元。 近年来,各地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规模种植,但目前全国土地流转比例仍比较低。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为2.07亿亩,仅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2. 一位种田大户告诉记者,自己很想扩大规模,就是拿不到地。因为很多农民不愿转包。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一是担心土地收不回来,二是觉得自己种粮心里踏实。 其次,水稻机插*适合于大片种植,但在不少地方,水稻品种太多、太杂,难以标准化育秧、插秧。记者在一个只有几千亩稻田的山区镇看到,一条小街种子经销点竟有10多个,有市县种子公司委托直销点,有种子企业授权代理点,也有种子商贩批发点。这些销售点,什么种子赚钱就经销什么,稻种品种多,供应混乱。南方有一个县,水稻主导品种超过300个。水稻品种杂,造成标准化育秧困难,直接影响到机插推广 第三,制约机器插秧的还有稻田。传统手工插秧,秧苗株高较大,对稻田平整度要求低。机器插秧一般要求苗高25厘米以下,过高不能上机。机插稻秧,如果稻田平整度不够,低处秧苗就会被水泡死。 湖北省蕲春县管窑镇寒婆岭村鲁晓勇承包了250亩水田,为方便机械化种植,特地用推土机连片推平。用插秧机后,他发现看似平整的稻田,离达标还差得远。经过多次平整,稻田仍难达标,他只好放弃机插,每年插秧都请工。100元1天,管三顿饭,请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1亩田光插秧就要花三四百元。鲁晓勇说。 据了解,因稻田平整度不达标而不请插秧机的农户很多。平整稻田,以利机插,属于农田基本建设,需要政府主导,单个农户既无实力也缺乏积极性。目前大部分农田仍由农户分散耕种,如何说服广大农户,集中连片平整,要靠政府部门多做工作。 撒播问题多机插需推广 按说,机器插秧轻松、高效,农民应该很欢迎,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用不用插秧机,不少农民似乎并不关心。原来,种田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只占零头,单个农户就几亩田,收多收少,用不用农机,意义不大,因此对机器插秧积极性不高。一位老农告诉记者:1亩田,种中稻打1200斤,种早、晚两季加起来也就2000多斤,忙1年就多收1000多元,顶不上打工1个月。现在谁家都不缺这点钱。 目前,南方一些水稻产区机械化插秧比例仍很低。一位村党支书告诉记者,如今很少有人插秧,绝大部分直接撒播,在下种季节,打下除草剂,直接撒稻种,连育秧、拔秧、插秧都免了。1亩田,1个人,小半天就撒完了。要是插秧,怎么也得4天工夫。 跟手工插秧比,撒播密度大,产量高。只是种子、化肥、除草剂要多用一些。一位老农对记者说。在不少农民看来,机器插秧太麻烦,还是直接撒播省事。 除草剂用多了,又产生了残留问题。一位草莓种植大户告诉记者,去年他高价租了几十亩上好稻田,谁知种下草莓全不长,请专家多次诊断,才弄清问题出在除草剂残留上。 当下,全国各地都遭遇用工荒、农民荒,农业机械化对于节省人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几年,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集中育秧,为分散的农户提供代耕、代育、代插等服务。记者相信,水稻机器插秧会越来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