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反腐观察:管住“骗补门”背后的权力黑手
2015年09月07日 22:43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项生猪养殖专项补贴,把广东省梅州市的8个县畜牧局在任或原任局长撂倒。截至7月初,该市共查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专项补贴系列案31件,涉案31人,涉及专项补贴资金超过7000万元。这么多畜牧局一把手均栽倒在骗补门前,让生猪补贴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走进了人们视线,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1 骗补乱象层出不穷

  仔细分析近期发生的系列生猪补贴骗补案件,不难发现,养殖户和公职人员内外勾结,伪造生猪养殖申报材料、虚构申报资格,骗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补贴等手段较为常见。

  梅州市骗补案就是其中的典型。这起案件起因于一个福生养猪场。据办案人员说,今年3月,我们拿着补贴登记的名单在村里找这个养猪场,可怎么也找不到。村民都说没听说过村里有一个福生养猪场。而在申报生猪补贴的材料中,福生养猪场规模为每年出栏超过2000头猪,并获得了50万元的国家补贴资金。这条线索引起相关人员关注,继而顺藤摸瓜查处了这起生猪补贴骗补案。

  此前,广东省韶关市下属的县6名畜牧局局长、5名副局长被查,也无一例外地涉及生猪补贴骗补。畜牧部门人员本应负审查审核职责,但却变成代办、造假帮手。如为了使申报补贴的养猪场达到一定规模、符合申报条件,一些养猪场老板将养鸡、养鱼的范围纳入养猪场规模,在畜牧部门人员关照下蒙骗过关。

  而这一骗补链条还培育出了勾结双方关系的权力中介。在韶关市骗补案中,通过中介代办骗取专项补贴资金就达到140万元。

  病死猪肉亦可圈钱。2014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纪委发出通报,2013年以来,该市先后查处多起屠宰企业与主管部门互相勾结、虚构数字、骗取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资金案件。涉案人员52人,涉案资金达207.9万元,9人被判刑。而在2013年5月,经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26家屠宰厂给病害猪化妆,骗取补贴达千万元。

  一些公职人员还巧立名目,任性收费。在对韶关市生猪专项补贴进行核查时发现,畜牧等部门多以检疫费、管理费等形式,按照5%至10%的标准违规收受申报项目养殖户费用,作为单位小金库。

  2 细数监管暗窗知多少

  生猪补贴初衷是为了助推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让广大养殖户得到实惠。然而,当各种骗补手段轮番登场并屡屡得逞时,难免会让人质疑,现行的补贴政策在落实时究竟存在哪些监管暗窗?

  据农业部信息显示,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同时,还有生猪良种补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等多项政策性补贴。而对这些补贴,养殖户又能知道多少呢?

  据调查发现,养猪补贴知晓率仅占6.25%,农民对多数补贴并不知情。生猪补贴政策虽有的按规定公示,但往往局限在相关部门官方网站、地方媒体等少数渠道。农民不可能天天上网盯着这些网站,相关宣传资料也没有做到进村入户。有些地区的补贴申报及审批程序也不够公开透明,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沟通,公示程序仅仅流于形式,为违规甚至是违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生猪补贴事实上是县级管理部门一支笔审批。按规定,生猪补贴须经过申请、审批、公示、验收等多个环节,县级管理部门上报后还有省市两级审查。现实中,上报哪个养殖场、审核验收是否合格,基本都是由县一级管理部门说了算。省市两级部门基本上仅从程序方面审查材料,多数情况下都根据上报的名单下拨资金。

  畜牧等部门作为专项资金的主要负责部门,全程参与初审、申报、审核、验收等一系列环节,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监管机制。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永平说。

  天下事,坏于懒与私。细究骗补案缘由,一些公职人员之所以如此卖力为企业或者个人服务,后经调查发现,期待从中分一杯羹是很大动力。如在查处韶关市生猪补贴骗补案时发现,韶关市各县畜牧等部门公职人员利用补贴项目指标、初审权力,在帮助养殖户成功申报领取补贴资金后,收受每个养殖户贿赂2000元至10000元不等。

  除公职人员主观从中谋取私利外,玩忽职守也是一扇不可忽视的暗窗。如广东省蕉岭县三圳镇福北村虚报有35亩养猪场,当有关部门进行审查时,申报者就将工作人员忽悠到另一家养猪场去。而审查人员也没觉察到,致使补贴被骗取。

  3 严管+阳光堵上暗窗

  生猪补贴资金绝不是唐僧肉,更不是韭菜园子,不能谁想割谁就割,想割几茬就割几茬。要让惠民补贴真正惠民,资金真正落到群众的口袋里,急需堵上监管暗窗,*大限度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堵上权力寻租的暗窗,要严扎制度的笼子。但实践在不断发展,制度设计也要根据实践发展变化不断作出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支农资金屡屡被骗取说明制度的完善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在大补贴时代加强精细化管理是一道亟待破解的课题。

  有专家建议,简化补贴发放流程,排除中间环节。通过一折通或一卡通的形式,将生猪补贴资金直接发到农户手中。或可实施以奖代补,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养殖户直接公开发放奖励。

  从系列骗补案可以看出,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被人钻空子。正如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行所说,骗补案的发生,首当其冲的责任方就是监管部门,审核流于形式,明知存在虚假成分,却因为与企业或个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而视而不见,造成监管的真空状态。

  堵上权力执行的暗窗,加强外部监管也不可或缺。李永平建议,应建立涉农资金项目备案制度,建立重点补贴项目同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完善问责追究机制,为掌权者戴上纪律规矩的紧箍。明确参与生猪补贴申报、审核、验收、发放等各个环节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坚持有职就有责,任职要负责,失职要问责的原则,杜绝弄虚造假、任性收费和不作为行为。

  同时,对生猪补贴领域的违规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始终保持对骗补案的高压严打态势,真正让公职人员望骗补而生畏。

  阳光是*好的防腐剂。打破暗箱操作,还得把监督的钥匙交给群众,提高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只有尽可能让生猪补贴政策公开,让资金运行在阳光下,群众监督才能更加有效有力,监管才能少些暗窗。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