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李春生在向记者展示特殊相册。
开栏的话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离不开广大农技推广人员。今年,农业部首次遴选出10名*美农技员,他们是全国58万农技推广大军的杰出代表,是科技强农的时代先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楷模。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设*美农技员风采录专栏,讲述他们帮助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国故事,敬请关注。
李春生人称李大棚,他有一本特殊的相册,近百张相片里几乎没有什么人物景致,全部是温室建造、蔬菜种植的内容。李春生一边给记者介绍相册,一边回想起20多年前的经历
1993年,天津蓟县引进了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技术,结束了本地冬季不能生产喜温蔬菜的历史,而带来这项技术的竟是3个山东农民。30岁的李春生已在蔬菜站当了多年农技员,得知这一消息既惊讶,又不服气,山东农民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行?随之,他作了一个大胆决定:驻村学技术,帮农民建温室。
就是那年,我拿个相机一边学一边拍,墙体怎么建、立柱怎么连、棚膜怎么铺,每一个环节我都拍了下来。李春生说。
1994年,山东师傅走了,李春生开始独立包村指导,他要负责林庄户村24个温室的建造与蔬菜生产。
**年是个大考验,相册派上了用场!每天晚上我就对着相册,想每个棚第二天该干什么,一家一户一个环节也不能落。李春生回忆道,当年农民建个温室要1万多块钱啊,要是干不好,农民损失就大了。
就这样,李春生没白天没黑夜地守在建棚场地,3个月下来,温室终于建起来了。接着是蔬菜的种植管理,技术员出身的李春生一点不怵,他每天一个棚一个棚转,指导农民打药管理。
一年下来,一个棚收入1.5万元,农民笑了,李春生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现在是花多少钱也找不着这样的人了,小李一心一意,成天不离棚,比我们自己还上心呐。说起当年往事,林庄户村农民陈占池仍激动不已。
一炮打响,李春生被农民亲切地叫做李大棚,但他却没有功成身退,一待就是8年,指导蓟县6个乡镇28个村630户农民建造蔬菜大棚3650亩,骑自行车行程超3万公里。
说起这段辛苦的经历,李春生却一点不觉得苦。我很感激这段经历,正是这段时间我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积累了大量建造温室的经验。
2000年,李春生回到县城后,这些经验开始酝酿发酵。
以前温室都是外保温,一下雪农民就要爬上去清扫,一下雨草苫就拉不上去,如果保温草苫在里边就好了。2005年,李春生完成了新型日光温室的结构设计,并建成国内**栋内保温日光温室,2008年该温室被中国农业大学陈青云教授定名为蓟春型保温被内置式日光温室。
从此,越来越多的蓟县农民受益新型大棚。内保温大棚让我们省了不少事,保温增产效果也好。一家两个棚,一年轻松收入十几万。唐坨庄村农民李双亮告诉记者。
李春生的手机号,咱们都知道,扣棚就找李大棚。采访中,蓟县农民纷纷这样说。
寒冬季节,温室里温暖如春。李春生对这一方天地到底有多爱?问问他女儿便能知道:那次,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他说,学园艺吧,我可以把这么多年的经验都传授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