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我国收获机械发展的现状与趋向
2011年08月29日 08:15 中国机械网

  1、小麦联合收获机
  小麦联合收获机发展高峰已过。2001年,天津市新闻媒体报道中,小麦收获的开镰收割已改成开机收获,镰刀搭着草帽卖也无人问津。当年天津小麦机收水平已达到95,其中,联合收获超过90.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都基本如此。
  2、水稻联合收获机
  在2001年人画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上,拖拉机、农运输车、农用内燃机和联合收获机仍然是展览、交易的主流产品。众多有实力的企业纷纷上马水稻联合收获机,预示着在小麦收割机市场被瓜分殆尽之后,一场围绕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市场大战已箭在弦上。
  虽说我国水稻联合收获机市场巨大,适宜机收面积约3.7亿亩,但80以上的面积集中在南方15个省、市、区,而这些地区的地貌、气候、水稻品种、农艺、经济水平和规模的差别都很大,对机型的要求各不相同。目前,水稻联合收获机保有量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安徽是个新兴的市场,湖南、湖北、江西等市场还没有真正启动,因此,水稻联合收获机市场严格地讲还是一个潜在的、正在发育的市场。正一些地区已出现企业产品积压的现象。有些地区近年因为稻草用途的增加,其价值提高,农民要求秸秆的完整性,也影响的了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发展。另外,近年机收价格的下降也影响也跨区作业,使产品销售受到影响。
  在技术方面,双季稻产区水稻联合收获机技术发展向轻型化机型发展,双季稻地区绝大部分田块小,且田块形状不规则,田间道路窄,要求机械转弯灵活、半径小和割幅窄,否则,影响机器的工作效率。而其他地区,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在发展中地区和新开发地区将会有较大的需求;其机型已向宽割幅、大功率、大粮仓、双清选和双割刀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市场需要;半喂入机型也有这一趋势。
  国家投巨资研制联合收获机静液压驱动底盘。总投资6230万元,国家经贸委提供1000万。中国农机院、天津液压机械集团、北汽福田车辆股份公司、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共同承担,将于2003年8月完成。常柴集团的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湖州星光联合收割机公司的星光168型稻麦两用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也采用底盘全液压驱动。
  3、玉米联合收获机
  玉米机收市场已经启动,但发展速度还较缓慢。2001年已有一些农民从事玉米机收都赚到了钱,激发了其他机手的购机热情,不少企业对2002年玉米联合收获机市场形势都看好。
  其中,山东省把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列在七大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首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许多农机大户经过农机部门的宣传和示范,纷纷增加投入,率先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跨区作业,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1年山东玉米机收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好,市场空前火暴,呈现购销两旺的良好势头。新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400多台,保有量近2000台,约占全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总保有量的1/2.表明山东的玉米机收市场已经启动。山东目前玉米机收水平只有2左右。小麦机收水平达到90以上,要达到小麦、玉米平均70这一被视为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底线,玉米机收起码要增长40多个百分点,达到50左右。现保有量约2000台,按每台年作业500亩计,年作业总量不过150万亩,距50的2000万亩相去甚远,需要4万台。
  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问题是行距问题、工作可靠性问题。玉米收获机推广困难重要,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机生产企业没有用配套的玉米播种机和玉米收获机去培育市场,以改变农村种植行距不一一的落后状况。相反却被动地使玉米收获机适应规格不一的玉米行距,这就很难使玉米收获机形成小麦联合收获机那样的跨区作业态势。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