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机械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落实粮食安全新战略加快科技创新
2014年01月23日 10:16 种子网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适度进口、保障产能、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新战略,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更要吃得安全。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要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和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底线基础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的新台阶,但与此同时,粮食进口量也在不断扩大。总体上,我国粮食安全依然处于紧平衡态势,不可轻言粮食过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确保粮食安全的压力依然很大,依靠资源和能源要素驱动的传统粮食生产体系难以为继。
  粮食与地少水缺矛盾更加突出,必须依靠技术提高单产,走节水节地粮食生产之路;粮食与农民增收矛盾更加突出,必须依靠技术提高效益,走粮食高效产业化之路;粮食与种地劳动力不足矛盾更加突出,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率,走粮食适度规模机械化之路。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矛盾更加突出,必须依靠技术增强竞争力,发挥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的潜力。
  面对新需求和新矛盾,长期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一是树立技术底线观,守住粮食安全核心品种技术主要依靠国内的底线,在提高粮食单产上有新突破。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建立新型的育繁推一体化育种和产研用商业化种业体系,重点突破分子育种、杂交小麦、超级杂交稻、高抗玉米等核心技术,培育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扶持若干具有显著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国际型种子企业,建立现代种业体系,增强种业整体竞争力。要继续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集成化、规模化的粮食生产技术体系示范,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
  二是树立技术储备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后备产能技术研究开发,在中低产田上有新突破。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差异十分显著,不同类型的耕地之间的产量差异也很大。据调查,我国18.2亿亩耕地中,高产田面积约占28,中产田约占39,低产田约占33.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既是制约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挖掘增产潜力的重要突破口。要加大国家科技投入,创新集成抗旱新品种、集水抗旱、膜下灌溉等技术成果,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粮食产量。推进渤海粮仓科技工程,研究推广耐盐新品种、微咸水利用、土壤改良等针对盐碱地的新技术。
  三是要树立粮食产业观,把粮食产业链与创新链紧密结合,在粮食产业综合效益上有新突破。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生产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的经济发展问题,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以及农民收入、生态安全等密不可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把粮食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物流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扩大粮食增值增效空间。按照粮食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要把粮食产业与培训现代职业化农民结合起来,使种地种粮成为一个有收益、有尊严的职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培养职业化农民,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业和谁来种地的问题。
相关资讯
  •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
    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致通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40号

   鲁ICP备1503190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