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企业和媒体,打造“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新天地为进一步拓展“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和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成都)大会的成果和影响,加强“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接和拓宽固原优质农特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7月6日至8日,固原市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北京尧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联沁农业集团、四川川供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品牌网、观潮新消费等15家全国知名企业和媒体走进固原的田间和企业,亲身体验固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特产品的优良品质,深入了解固原在打造冷凉蔬菜、肉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所取得的丰硕
-
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
-
微型组合机型号有哪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组合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集合了多种功能,如烤箱、微波炉、烧烤炉
-
清选筛安装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清选筛安装方式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清选筛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筛选物料的设备,其安装方
在郑州举办的2011年中国农机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农机经济司司长方言在《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的演讲中提到:由于机械化水平低,尤其是机械化收获率低造成南方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率相对低下,从而导致我国油菜大面积减产,进而影响到我国油料供给安全,并提出推进油菜种植机械化迫在眉睫的命题。方言的讲话说明油菜种植机械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关注,预示着油菜种植机械化也许将成为农机化下一个热点。 在我国的农机化发展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国家支持和推广的收获类机械不尽相同。 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与农机社会化使用的问题,小麦联合收获机得到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扶持,并促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区作业这一独特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上世纪90年代发轫于西部地区的小麦联合收获机跨区作业开启了我国农机现代化的大幕,正是有了从南到北的这股浩浩荡荡的铁流,才让农村人见到了现代化高效率的农机产品,才使人们摆脱了千百年的面向黄土背朝天,老少弯腰齐挥镰,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人们使用农机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之后中国农机普及大潮席卷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北方解决了小麦机械化收获问题后,南方水田区水稻机械化收获问题便显得尤为迫切,上世纪90年代,全喂入和半喂入收获机这两颗双子星均得到了快速推广。借鉴北方小麦跨区作业的经验,南方地区也出现了颇具规模的水稻跨区作业,水稻机收率开始迅速提高,种植收益也明显增加,这又促进和带动了北方地区水稻种植;在基本解决了小麦和水稻机械化收获后,三大作物之一的玉米机收问题理所当然的被摆上了议事日程。当时国内玉米机收率几乎为零,由于玉米具有粮食、化工、饲料、能源等多种用途,所以市场对玉米的需求暴增,而机械化收获成了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时恰逢国家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行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艰难而迅猛的发展,在国家、地方政府、制造企业、经销商、广大农机手共同努力下,玉米收获机开始普及,2010年山东省甚至已经实现了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 在巨大的人口总量的压力下,我国粮食政策一直是奉行先保粮食后保油的策略,在初步解决了小麦和水稻的机械化收获问题后,国内粮食供需紧张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几乎和玉米收获机械同期,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重视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的问题。 油菜曾经是我国**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菜籽油曾经是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的主要食用油,几千年前我国就有油菜种植的记录,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小麦、水稻等作物机械化迅速提高,农民收益增加,而油菜由于在收获环节机收率低,种植收益相对低下,导致许多农民弃种油菜,转而种植经济效益高,作业相对简单的小麦、水稻等作物,油菜种植面积开始下降。同时菜籽油在我国食用油里的占比也迅速下降,目前菜籽油已经排在大豆、棕榈油之后,仅排名国内食用油第三。而众所周知,我国大豆产业早已集体沦陷,目前85的油用大豆都是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国外资本控制着我国大豆供给和价格,国家食用油定价权控制在华尔街期货投机商和金融资本家手里,在此情况下,为了摆脱被动的局面,加快发展油菜种植,解决油菜种植机械化问题,尤其是机械化收获问题应该是当务之急。 深入分析,造成油菜机械化收获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四个:一是农机与农艺难融合。为了增加油菜单产,我国在大部分地区推广油菜移植技术,采用移栽方法。油菜的茎秆粗壮、分枝多、上下层角果的成熟期不一致,不利于机械联合收获。同时,由于不同地区油菜品种类型、栽培特性、播种密度等相差较大,没有形成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完整、配套的农艺栽培技术体系。 二是仍没有成熟的收获机械产品。我国现有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全部是在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局部改良后的产品,大多数产品是一机多用,侧重于收获小麦和水稻,没有油菜专用收获机,收获油菜的损失率较高,农户不接受,机手收益低,所以推广起来有方方面面的困难。 三是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由于种植收益低下,农村许多劳动力流向城镇,留在农村干农活的基本上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农民会很自然的选择收益高、种植相对简单的稻麦和其它经济作物,或干脆让地荒着。油菜由于收获麻烦、成熟期不一致,损失率高,消耗地力大而被农户不断减少种植面积。 四是收获机具推广宣传力度不够。与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相比,各地区对油菜种植无论从政策方面、农艺推广、良种推广,还是种植补贴资金份额上都小得多。在农机购置补贴上也没有像半喂入水稻机、玉米收获机等进行的倾斜或累加补贴;加之油菜种植规模小,以一家一户小地块种植为主,机械作业的规模效应难以显现;加之油菜收获期短,季节性强,机械作业存在收益低的问题,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示范推广。 今年春季就有我国油菜种植出现了大面积减产的消息,同时各地也出现了农民弃种油菜的现象。从8月份开始,在国内油菜籽供应不足,且价格高企的时候,国际市场菜籽价格却大幅下跌,进口成本大幅下降。从10月份起,进口**菜籽陆续到港,由于进口菜籽含油率高达43-44,远高于国产菜籽36,竞争优势明显,尽管国家通过限制菜籽主产区进口菜籽的方式来保护国内油菜种植,但由于巨大的价差和比较收益,使得广西、福建等非主产区压榨企业加工进口菜籽利润丰厚。在利润的驱使下,后期预计将会有更多的国外菜籽进口到国内,国产菜籽受到的冲击将更猛烈。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国内油菜籽产业又将重蹈大豆产业集体沦陷的覆辙。 据统计,2009年全国油菜机械种植和收获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为10.39和8.84,2010年大约分别提高1.3和1个百分点,达到11.7和9.8,从机械化水平上看,油菜机械化种植和收获将是我国未来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点,但也将是一场持久战。 政策层面,加快油菜全程机械化的号角又一次吹响,《农机工业发展政策》提出优先支持研究粮棉油糖作物全程作业装备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健康养殖、生物质综合利用等装备技术。在《农机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在小麦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的基础上,继续集中力量提升玉米收获、油菜种植与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水平。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用工量多是造成中国油菜生产成本高和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油菜生产规模放大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必须变革现有的油菜种植方式,实施简化栽培,推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机械化收获,全国每年油菜收获环节至少减少成本15亿元,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每亩还可增收20~35元。机械化收获可显着提高油菜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还提高了油菜籽的商品品质。 基于国家粮油战略的考虑,后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会加大在油菜种植各个环节的投入与支持,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将会一如继往的对油菜收获机进行补贴。如果有企业能潜心于油菜收获机市场,在现有种植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品种和地区性的差异,研制出针对性的油菜收获机产品,一定会在这个细分的,且需求量并不小的市场上获取丰厚的收益。 在农机收获企业矜持观望的时候,下游企业已经有大的行动,据《新农村商报》报到,在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中粮集团于11月22日宣布,其在长江沿线的安徽巢湖、湖北黄冈、荆州,重庆江津四地产业园菜籽油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这不仅标志着中粮菜籽油战略骨干架构基本搭建完成,同时是10多年来,在众多外资油品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之际,中国企业开始收复曾占据国内**位的国产油品菜籽油市场。 更深层次看,中国将打响一场菜籽油产业保卫战。从中粮集团的特殊身份来看,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下游产业已经开始动手了,作为上游产业的油菜收获机企业,市场机遇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