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乐柱塞泵产品简介:
力士乐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柱塞泵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诸如液压机,工程机械和船舶中。
德国博世力士乐液压、柱塞产品主要特点↓:
→→直接采用双rexroth力士乐柱塞结构,压力脉动小,宝石球寿命长;
→→直接采用进口宝石柱塞和宝石球,确保流量精确
→→通过力士乐 RS232 接口与电脑通讯,可直接由电脑进行控制 ;
→→产品接触介质材料耐有机溶剂腐蚀;
→→产品内建过压保护和流量校正系统 ;
→→力士乐大屏幕液晶显示;
→→德国精心设计的排气装置有效除去输送液体中的气泡。
→→力士乐大流量与压力设定可记忆 可与PLC实现通讯(定制)
二、轴向柱塞泵 特征:柱塞轴线平行或倾斜于缸体的轴线
1. 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1)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组成:配油盘、柱塞、缸体、倾斜盘等 工作原理:V密形成——柱塞和缸体配合而成 右半周,V密增大,吸油 V密变化,缸体逆转< 左半周,V密减小,压油 吸压油口隔开—配油盘上的封油区及缸体底部的通油孔
2)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特点:传动轴轴线与缸体轴线倾斜一γ角。 组成: 工作原理:V密形成——同上 右半周,吸油 V密变化——传动轴逆转< 左半周,压油 吸压油口隔开——同上
2. 轴向柱塞泵的排量和流量
1) 排量 若柱塞数为z,柱塞直径为d,柱塞孔的分布圆直径为D, 斜盘倾角为γ, 则柱塞的行程为:h=Dtanγ,故缸体转一转, 泵的排量为: V=Zhπd /4= π d2 ZD(tanγ)/4 2) 流量 理论流量: qT = Vn = πd2D(tanγ)z/4 实际流量: q = qTηpv =πd2D(tanγ)zηpv/4 结论:
(1) qT = f(几何参数、 n、γ)
(2) n = c 大小变化,流量大小变化 γ< 方向变化,输油方向变化 变量原理: ∵ γ= 0 q = 0 大小变化,流量大小变化 γ< 方向变化,输油方向变化 ∴ 轴向柱塞泵可作为双向变量泵 瞬时流量: 柱塞的轴向位移: s = a’b’=oa’-ob’ = Dtanγ/2 ? Dcosωttanγ/2 = D(1-cosωt)tanγ/2 柱塞的瞬时移动速度: u = ds/dt = Dωtanγsinωt/2 单个柱塞的瞬时流量为: q‘=πd2u/4=πd2Dωtanγsinωt/8 ∵ 单个柱塞的瞬时流量按正弓玄规律变化 ∴ 整个泵的瞬时流量也按正弓玄规律变化 故 瞬时流量是脉动的,其脉动情况用脉动率δ来表示, 一般: z = 奇数,δ小 z = 偶数,δ大 常取z = 7 或z = 9
力士乐柱塞泵型号选型参考详解:
举例型号:(A10VSO18DFR1/31R-PPA12N00)
↓A10VS________斜盘式变量泵,此系列工业驱动用,公称压力 28MPa,*高压力35MPa;
↓O ________运行方式,此系列用于开式回路系统;
↓18 ________排量规格此型号为18m3(另有10、28、45、71、100、140等常见规格排量)
↓DFR1 ________控制机构,(DG表示两位控制直接驱动;DR(G)表;示压力控制远程控制;DFR(1)压力/流量控制 ;带有1指在X油路无小孔;DFLR压力/流量/功率控制;FHD流量 控制,和先导压力有关带压力控制;FE1**流量电控;DFE1**压力/流量电控;ED电液压力控制);
↓31 ________产品系列
↓R ________转动方向(R顺时针,L逆时针)
↓P ________密封(P指带FKM轴封的NBR(丁晴橡胶,符合DIN ISO 1629),V指FKM(佛橡胶,符合DIN ISO 1629))
↓P ________轴端(P指带键直轴 DIN 6885,S指花键轴SAE,R指花键轴SAE(较高的通轴驱动转矩));
↓A ________安装法兰孔(A指ISO 2孔,B指ISO 4孔);
↓ 12 ________工作油口连接,{压力油口B 吸油口S}在相反方向 ,SAE油口米制固定螺钉;
↓N00 ________通轴,(N00无通轴驱动;有通轴驱动带轴向泵、齿轮泵回径向柱塞泵KB2、K51、KB3、K01等等)
力士乐液压泵的基本维修↓:
→→配油盘修复
液压泵维修中的配油盘的修复要求修复后能基本保证卸荷槽的性能参数,能保证表淬层不被磨掉,表淬层厚度小于或等于0.15mm。配油盘上、下两个面分别为配油面及静密封面,采用外圆与定位销进行定位,以防止配油盘转动。取出配油盘后,应检查其静密封面有无缺陷。若上下两个面均有缺陷,则应在初步打磨的基础上以受损*小的面为基准在平面磨床上反复1~2次后即可消除配油盘静密封面的缺陷,
采用交替磨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上、下面与定位外圆轴线的不垂直度,确保配油面及静密封面的密封性能,磨削过程中切忌一次磨削量过大(以小于或等于0.01mm为宜)。
→→平面配油运动副的修复
在修复好转子端面与配油盘端面后,将其分别洗净,采用人工对研的方式在研磨平台上以配油盘静密封面为基准固定好配油盘,双手握住转子,在转子端面与配油面间加入80号专用研磨膏及润滑油进行对研,当对研至两个面密封带全部磨平后,清洗上述两个面,更换130号专用研磨膏进行对研,直至密封带及外圈支承带完全接触(可通过对研后的光泽进行判断)
此时配油摩擦副已修复好。由于对研时磨损量极小,故不会改变转子或配油盘原有的形位公差,对研的目的在于提高两个面的光洁度及实际有效接触面积,以利于旋转时的动密封及油膜润滑。配油盘静密封面与泵体安装基面的静密封修复工艺也是采用对研的方式,当然,若有条件可设计制造专用对研机来代替人工对研。